2020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学案:第三章 2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0 高考 物理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环境中的作用。 以土壤为例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的关系和意义。 学会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明目标、知重点

包括A大气圈、B岩石圈、C水圈、D生物圈、E土壤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表现

①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 1.成土母质与土壤

(1)岩石――――→成土母质――――――→土壤。

(2)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3)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 2.气候与土壤 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3.生物与土壤 气候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风化作用

气候与生物作用

2020 高考 物理

4.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5.人类活动与土壤

(1)积极影响:培育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2)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1.意义: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2.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一、判断题

1.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

3.某一要素的变化,只能影响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会影响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

4.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和人类活动。( )

5.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6.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受下面的哪一个要素影响最大( )

A.地形 C.植被 答案:C

7.热带雨林景观是在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壤、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统一变化形成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B.气候 D.土壤

2020 高考 物理

A.各要素间只进行物质交换,没有进行能量循环 B.各要素间只进行能量循环,没有进行物质交换 C.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D.各要素间没有平衡的功能

解析:选C。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循环,组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自然环境处于平衡之中,故选C。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黄土高原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不是偶然的,是因为那时这里有着较好的自然环境。古代黄土高原山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还有面积很广大的天然草地,草本植物很茂盛。从汉代以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特别是从唐代以后,自然环境的恶化明显加重。这主要是土地的开垦破坏了天然植被,使天然草地、森林和灌木林一片片消失。另外,因建筑和燃料用材,砍伐森林,使天然森林的面积大为缩小。最终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呢? (2)黄土高原的演变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

提示:(1)主要是人们破坏了黄土高原的地表植被,经长期的流水侵蚀而成的。 (2)整体性。

【核心归纳】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应抓住其内涵和表现两方面的内容。所谓内涵即其本质,它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通过四大循环,彼此间进行不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其表现在三方面:

(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温带荒漠景观的形成:

(2)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和滥伐森林会引起整个生态环境的失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