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长石类矿物是含钾、钠、钙的铝硅酸盐,风化产物为高岭石、二氧化硅等,并释放大量盐基离子。

2.中国拟定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案是按照沙粒、粉粒和黏粒的质量分数划分出来黏土、壤土、砂土三类11级。

3.根据土壤腐殖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可以将其分离为胡敏酸、富里酸、棕腐酸和胡里素。

4.根据土壤团聚体的大小及其几何形态,可以将土壤划分为单粒状、粒状、块状、柱状、片状和大块状等类型。

5.处于最适于植物生长的典型壤质土壤的体积组成大致为,土壤孔隙占50%,内含水分和空气,且水分和空气比例约各占一半;土壤固体占50%,其中矿物占45%,有机质占5%;土壤生物体均生活在土壤孔隙之中。

6.土壤有机质可分为两大类:非特异性有机质和特异有机质(土壤腐殖质)。 7.溶度积是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中摩尔浓度(或活度)的乘积。

8.根据硅氧片和水铝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将次生铝硅酸盐划分为1:1型和2:1型。 8.土壤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特定地域的土壤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逐步趋向动态平衡的综合体。

9.土壤动植物残体及土壤腐殖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有机化合物,以至最终被彻底分解为无机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

二、选择题

( D )1.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其对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和性质等影响甚大。 A.原生矿物 B.次生矿物 C.可溶性矿物 D.土壤矿物 ( A )2. 在土壤中极为稳定,是土壤的基底物。

A.石英 B.辉石 C.角闪石 D.硫化物 ( D )3.下列不属于反映土壤物理特性定量指标的是 。

A.土粒密度 B.土壤密度 C.土壤孔隙度 D.土壤结构类型 ( C )4.土壤磁性是成土因素和成土过程的综合反映, 不是土壤中的磁性矿物。 A.赤铁矿 B.针铁矿 C.母岩 D.磁铁矿 ( C )5.以下不是用来衡量土壤矿物风化强度的是 。

A.硅铁铝率 B.迁移系数 C.转移指数 D.风化指数 ( C )6.下列属于原生矿物的是 。

A.石英、蒙脱石 B.高岭石、蒙脱石 C.正长石、白云母 D.铁铝氧化物、水化云母

( B )7. 占地壳质量的50--60%,占土壤圈重量的10--15%,是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较稳定的原生矿物,多集中在土壤粗粒级中。

A.硅酸盐及硅铝酸盐类 B.长石类矿物 C.云母类矿物 D.橄榄石类矿物 ( D )8.土壤细砂或粉粒中常有云母碎片,其风化物是植物 的最重要来源。 A.N元素 B.P元素 C.Fe元素 D.K元素 ( C )9.下列属于次生矿物的是 。

A.碳酸盐、氯化物、角闪石 B.石英、磷灰石、蒙脱石 C.氧化铁、氧化锰、三水铝石 D.高岭石、绿泥石、白云母 ( A )10.下列有关土壤孔隙度正确的是 。

A.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也高 B.质地变细,孔隙度会增加,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

C.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低

D.质地变细,孔隙度会降低,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孔隙度高 三、名词解释

1.原生矿物: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

2.硅铁铝率:土体或土壤黏粒部分中SiO2/R2O3摩尔数比率。

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称为土壤次生矿物,包括各种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和铝硅酸盐类矿物。(次生矿物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粒径<0.02mm),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强烈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而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又称为粘土矿物。)

4.粒级:土壤矿物质是由风化与成土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组成。它们的直径相差很大,不同大小土粒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有很大差异,将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称为粒级。

5.土壤质地:自然土壤的矿物质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称为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6.腐殖质:腐殖质是一种分子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形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生重新合成的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7.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土壤动植物残体及土壤腐殖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有机化合物,以至最终被彻底分解为无机化合物过程,如CO2、CO、H2O、NO2、N2、NH3、H2S、CH4等的过程。

8.硝化作用:土壤中产生的氨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 9.反硝化作用:硝态氨在通气不良和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进行的还原过程。

10.土壤结构:土壤固相颗粒很少呈单粒存在,他们经常是相互作用而聚集形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团聚体,土壤中这些土壤团聚体的组合的排列方式称为土壤结构。

11.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风干),常用ρb表示,其单位是g/cm3。 12.土壤密度:又称土壤容量,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质量(风干),常用ρp表示,其单位是g/cm3。

13.土壤孔隙度: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孔隙所占容积的百分数,常用ρ(%)表示。

14.土壤磁性:成土因素与成土过程的综合反映,土壤各组分的磁性综合反映。常用磁化率、饱和磁化率、剩余磁化强度表示。

15.硅铁铝率:土体或土壤黏粒部分中SiO2/R2O3摩尔数比率。 四、简答题

1.土壤矿物的风化过程有哪些?影响土壤矿物风化的因素有哪些?

(1)风化过程

①物理风化:物理风化是指矿物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化学成分及结晶构造变化的作用。矿物发生机械破碎主要是由温度变化及由此而产生的水分冻结与融化等作用引起的,矿物的机械破碎会引起矿物颗粒物理性质的变化,如裂隙、孔隙和比表面面积的增加。因此,物理风化使原不具有通透性的大岩块变为碎屑堆积物,为空气、水分及生物的侵入与蓄存创造了条件,从而加速了化学风化作用。

②化学风化:化学风化是指矿物在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分解作用。化学风化不仅使矿物的成分、结晶构造、性质等发生改变,而且会产生新的矿物。矿物化学风化作用变现最突出的是溶解、水化和水解。A溶解作用:矿物溶解作用是指在极性水分子作用下,矿物颗粒表面阴阳离子解离进入水体形成水离子的过程。(固体可溶性盐被水溶解变为溶液中的离子。)土壤矿物溶解程度的大小主要与矿物本身的组成、结晶构造和水溶液

的温度有关。衡量矿物溶解度的定量指标有溶解度和溶度积。a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矿物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b溶度积:溶度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摩尔浓度(或活度)的乘积。B水化作用:水化作用是指矿物晶体表面离子与水化合形成结构不同、易碎散的矿物,这一作用有利于矿物的进一步分解。(体积增大、硬度降低,成易破碎的疏松物质。)C水解作用:水解作用是指水电解离出的H+对矿物的分解作用,它是化学分解的主要过程,可使矿物彻底分解。

(2)影响因素

①内部因素。

②环境因素。a.水分。b.温度。c.PH值。d.EH值。(EH:值:通称氧化还原电位值,氧化还原反应强度的指标。土壤通气性好,EH值高,发生氧化;土壤通气性差,EH值低,发生还原。)

③生物因素:根系穿插作用,有机酸的分泌。 2.简述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①孔隙的比例较为适宜;

②土壤温度变化较为适宜; ③各种养分都比较丰富; ④利于耕作。

3.试述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土壤本身因素:

①土壤有机质的种类、组成。(重要因素) 土壤环境条件:

②土壤通气状况。 ③土壤水热状况。 ④土壤酸碱反应。

4.水解作用指什么?其主要过程有哪些?

水解作用是指水电解离出的H+对矿物的分解作用,它是化学分解的主要过程,可使矿物彻底分解。根据矿物在水解过程中的分解顺序可划分为:脱盐基阶段,即H+交换出矿物中的盐基离子形成可溶盐而被淋溶的过程;脱硅阶段,即矿物中硅以游离硅酸形式被析出,并开始淋溶的过程;富铝化阶段,即矿物被彻底分解、硅酸继续淋溶而氢氧化铝相对富集的过程。

脱盐基阶段:K2AlSiO16(正长石)+HOH=KHAl2SiO16(酸性铝硅盐酸)+KOH KHAlSiO16+HOH=H2AlSi2O16(游离铝硅酸)+KOH 脱硅阶段 :H2Al2Si6O16+5HOH=H2Al2Si2O8?H2O(高岭石)+4H2SiO3 富铝化阶段:H2Al2Si2O8+4HOH=2Al(OH)3+2H2SiO3 5.简述土壤微生物分布的特点及其在土壤中的作用。

(1) 分布特点

① 绝大多数微生物分布在土壤矿物和有机质颗粒的表面。 ② 高等植物根系周围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类群。 ③ 微生物在土体中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

④ 微生物具有与土壤分布相适应所谓地带性分布的特点。 ⑤ 土壤微生物的分布具有多种共存的特点。 (2)作用

①参与土壤的形成作用。

②促进土壤中营养物质的转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