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制图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角度关系。
3.真子午线:指向地球正北极和正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真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
4.磁子午线:指向地球磁北极和磁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磁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
5.磁偏角(δ):磁子午线和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6.子午线收敛角(γ):真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坐标纵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7.磁坐偏角(c):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8.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0°-360°)。 9.象限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到某一直线的锐角 (0°-90°)。 10.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
11.三北方向: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绘有三种指向北方的线,即真子午线、磁子午
线和坐标纵线,称为三北方向线。这三种方向线虽然都是指向北方,但这些北方实际上是不一致的,分别称为真北、磁北和坐标北,统称为三北方向。 12. 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包围形成的形体称为大地体,是一种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可以称大地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13.水准面: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
14.大地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
15. 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
16.天文经度: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顶子午面间的两面角。在地球上定义为本初子午面与观测点之间的两面角。
17.天文纬度: 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
18.大地经度: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19.大地纬度: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垂直线(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20. 1956年黄海高程系:1956年在青岛观象山设立了水准原点,其他各控制点的绝对高程均是据此推算。
21.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22.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 23.主比例尺 : 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
24.局部比例尺: 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
25.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ds’(变形椭圆半径)和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ds(球面上微小圆半径,已按规定的比例缩小)之比。
26.长度变形:就是长度比(μ)与1之差,用表v示长度变形则:v=μ-1 27.面积比:投影平面上微小面积(变形椭圆面积)d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微小圆面积)dF之比。
28.面积变形:就是面积比与1之差,以Vp表示。Vp=p-1
29.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
30. 等变形线:就是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31. 方位投影 以平面作为投影面,使平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而成。
32. 圆住投影 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使圆柱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
33.圆锥投影 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将圆锥面展为平面而成。
34.等角航线:就是指地球表面上与经线交角都相同的曲线,或者说是地球上两点间的一条等方位线。
35.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以椭圆柱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一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
36. 墨卡托投影:是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由德国制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