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位于输卵管的后下方,其表面被阔韧带覆盖。
输卵管在阔韧带底部距宫颈约2CM处与子宫动脉交叉,并在其上方穿过。 名词解释: 1、 骨盆轴 2、 骨盆倾斜度 3、 中心腱, 4、 白带 5、 外生殖器 6、 会阴体 问答题
1.宫体的组织结构特点? 2.内外生殖器组成。 3.骨盆的分界和类型。
4.请叙述子宫的位置、大小、分部。 5.女性生殖器的邻近器官有哪些? 6.简述骨盆底组织的组成。 [参考答案] 略 [预习题]
1.卵泡的发育过程和性激素的分泌。
2.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和生殖器官的周期变化。 3.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课后记]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妇女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月经的临床表现。 2. 掌握卵泡的发育过程和性激素的分泌。 3. 掌握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和生殖器官的周期变化。 4. 熟悉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教学重点]
1. 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2. 月经和生殖器官的周期变化 [教学难点]
1.下丘脑-垂体-卵巢的神经内分泌轴对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2.调节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讨论 [教学用具] 模型、挂图、多媒体 [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非孕期成年妇女子宫大小、位置 (2)卵巢的主要功能 2.讲授内容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一)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女性从新生儿到衰老是渐进的生理过程,也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发育、成熟和衰退的过程。妇女一生根据其生理特点可按年龄划分为几个阶段,但并无截然界限,可因遗传、环境、营养等条件影响而有个体差异。
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 特点:
常见外阴较丰满,乳房略隆起或少许泌乳。 可出现少量阴道流血。
这些生理变化短期内均能自然消退。
儿童期 从出生4周到12岁左右称儿童期。 特点: ? 在10岁之前,儿童体格持续增长和发育,但生殖器仍为幼稚型。 ? 在儿童后期,约10岁起,女性特征开始呈现。
青春期 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 特点:
全身发育 此时期身高迅速增长,体型渐达成人女型。 第一性征的发育
第二性征已显现女性特有体态。
月经来潮 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但由于卵巢功能尚不健全,故初潮后月经周期也多无一定规律。
月经周期尚不规律且多为无排卵性。此时虽己初步具有生育能力,但整个生殖系统的功能尚未臻完善。
性成熟期 一般自18岁左右开始,历时约30年,性成熟期又称生育期。 特点:
规律的周期性排卵。
生殖器各部和乳房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周期性改变。
围绝经期 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亦开始萎缩向衰退变更。曾称为更年期, 此期长短不一,因人而异。1994年WHO将其分为3个阶段:
绝经前期 此期卵巢内卵泡数明显减少且易发生卵泡发育不全,多数妇女往绝经前月经周期不规律,常为无排卵性月经。
绝经 自然绝经通常是指女性生命申最后一次月经,卵巢内卵泡自然耗竭,或剩余的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丧失反应。据全国协作组资料,我国妇女的绝经平均年龄为49.5岁,80在44-54岁之间。如幻岁以前绝经称卵巢功能早衰。
绝经后期 卵巢进一步萎缩,其内分泌功能渐消退。生殖器官萎缩。绝经前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巢激素缺乏,使围绝经期妇女出现一些血管运动障碍和神经精神障碍的症状。血管运动障碍可表现为潮热和出汗;神经精神障碍可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不安、抑郁或烦躁、失眠和头痛等。
老年期 一般60岁后妇女机体逐渐老化,进入老年期。 特点:
雌激素水平低落,生殖器官进一步萎缩老化。 骨代谢失常引起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二)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1. 月经的定义 月经是指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 月经初潮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多在13-15岁之间,但可能早在11~12岁,或迟至17-18岁。
3. 月经周期 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一个月经周期,一般28-30日为一个周期。
4. 月经持续时间及出血量 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为2-7日,多数为3-6日。多数学者认为每月失血量超过80ml即为病理状态。
5. 月经血的特征
? 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
? 月经血的主要特点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况下偶尔亦有些小凝块。 ? 月经血内缺乏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主要是由于纤维蛋白的溶解。开始剥落的子宫内膜中含有活化物质混入经血内,使经血中的纤溶酶原激活转变为纤溶酶,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裂解为流动的分解产物。同时内膜组织含有其他活性酶,能破坏许多凝血因子
?
? ?
(如凝血因子l、V、W、W、皿),也妨碍血液凝固,以致月经血变成液体状态排出。
6. 月经期的症状 下腹及腰散部下坠感,个别可有膀恍刺激症状(如尿频)、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如头痛、失眠、精神忧郁、易于激动)、胃肠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以及鼻粘膜出血、皮肤座疮等,但一般并不严重,不影响妇女的工作和学习。
(三) 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1. 卵巢功能 卵巢是女性生殖内分泌腺,有两种主要功能:一为产生卵子并排卵;另一为合成并分泌淄体激素和多肽激素。
2.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称卵巢周期,其主要变化如下: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原始卵泡有15万-50万个卵泡。生育期大约只有300-400个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并经排卵过程排出,其余的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自行退化,这个退化过程称卵泡闭锁。闭锁卵泡的组织学特征为卵母细胞退化坏死,被吞噬细胞清除,颗粒细胞层分解,细胞脂肪变性,卵泡塌陷最后纤维化。
排卵 卵细胞和它周围的一些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称排卵。 其机制:
? 雌二醇高峰对垂体、下丘脑的正反馈调节作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及孕酮的
协同作用所致。
? 成熟卵泡壁破裂相关的因素为血LHUFSH峰的出现,促使卵巢壁生成纤溶酶原激活
物,激活纤溶酶、结缔组织胶原酶、蛋白溶解酶等,使卵泡壁溶解。LH/FSH峰出现亦使前列腺素(配)及组胺增多,这两种物质使卵泡壁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易于破裂。在配及神经作用下,卵巢皮质及卵泡外膜层平滑肌纤维收缩,促使卵泡破裂及卵细胞释放。
? 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 卵子排出后,经输卵管伞部捡拾、输卵管壁蠕动以及输卵管粘膜纤毛活动等协同作
用进人输卵管,并循管腔向于宫侧运行。 黄体形成及退化
黄体形成 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腔内压下降,卵泡壁塌陷,形成许多皱璧,卵泡
壁的卵泡颗粒细胞和内膜细胞向内侵入,周围有结缔组织的卵泡外膜包围,共同形成黄体。
排卵后7-8日(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黄体体积达最高峰。 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l0日开始退化。
3. 卵巢分泌的淄体激素 主要为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等淄体激素。 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激素的分泌随卵巢周期而变化。 雌激素 排卵前形成第一高峰
约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形成第二高峰 在月经前达最低水平。
孕激素: 在排卵后7-8日达最高峰
到月经来潮时回复到排卵前水平。
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其对照列表如下) 肌雌激素 促使子宫发育;使肌细胞的增生和肥大;增强子孕激素 使肌纤维松弛,兴奋性降低;同时降低妊娠层 宫收缩力;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子宫 内膜 宫颈 使子宫内膜增生。 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 使宫颈口松弛;宫颈粘液分泌增加,质变稀薄。 使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
输卵管 阴道 乳腺 卵巢 下丘脑 体温 水钠的代谢 脂肪代谢 钙、磷的代谢 促进输卵管发育 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增强局部的抵抗力;使阴唇发育、丰满。 使乳腺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 促使卵泡发育;有助于卵巢积储胆固醇。 正负反馈调节 促进钠与水的潴留 可降低总胆固醇;降低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有利于防止冠状动脉硬化。 足够量的雌激素可使钙盐及磷盐在骨质中沉积来维持正常骨质。 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在已有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发育成熟。 负反馈作用 使体温升高。0.3-0.5摄氏度 孕激素能促进水与钠的排泄。 上述生理功能,显示孕激素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为综述 妊娠准备条件,可见二者有协同作用;另一方面,雌激素和孕激素又有拮抗作用,表现在子宫收缩、输卵管蠕动、宫颈粘液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以及钠和水的潞留与排泄等。 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是合成雌激素的前体
是维持女性正常生殖功能的重要激素,促使阴蒂、阴唇和阴阜的发育。 为雌激素拮抗物
对机体的代谢功能影响:对机体代谢功能有促进蛋白合成的作用,还可使基础代谢率增
加,并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的增生。在性成熟期前,促使长骨骨基质生长和钙的保留,性成熟后可导致骨垢关闭,使生长停止。
它可促进肾远曲小管对Na+、Clˉ的重吸收而引起水肿。 卵巢多肽激素
卵巢除分泌淄体激素外,还分泌一定量多肽激素。
松弛素 卵巢分泌的松弛素是一种多肽激素。在妊娠期主要起松弛骨盆韧带,并具有
减少子宫收缩的作用。
促卵泡素 其化学本质己确定为多肽。促卵泡素主要的生理作用是抑制腺垂体FSH
的分泌,因此对卵泡的发育产生影响,并参与排卵过程。此外,卵巢还分泌性腺分泌素、抑制素、卵巢的生长因等。 (四) 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使女性生殖器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尤以子宫内膜的周期性
变化最显著。
1. 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 其组织形态的周期性改变可分为3期:
(1) 增生期: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上皮与间质细胞呈增生状态称增生
期。
(2) 分泌期:黄体形成后,在孕激素作用下,使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称分泌
期。
(3) 月经期:在月经周期第1-4日。变性、坏死的内膜与血液相混而排出,
形成月经血。
2)子宫内膜的生物化学研究 2. 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1) 粘膜的周期性变化 2) 宫颈粘液的周期性变化 月经净后,宫颈管分泌的粘液量很少。排卵期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