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试卷
课程 分析化学 ( 专业)
专业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题 号 答 案
1.下列各组物质中可用作标准缓冲溶液的是 ( C ) A、HAc-NaAc B、六次甲基四胺 C、硼砂 D、NH4Cl-NH3
2.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1 时,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相差( D)
A、0.09V B、0.18V C、0.27V D、0.36V
3. 配位滴定中,出现指示剂的封闭现象的原因是( D ) A、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不稳定 B、被测溶液的酸度过高
C、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翁定性小于MY 的稳定性 D、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大于MY 的稳定性
4.下列说法中违背非晶形沉淀条件的是 ( D ) A、沉淀应在热溶液中进行 B、沉淀应在浓的溶液中进行
C、沉淀应在不断搅拌下迅速加入沉淀剂 D、沉淀应放置过夜使沉淀陈化
5. 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浓度为c 时,透射比为T0,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射比的对数为( D)
A、 T0/ 2 B、2T0 C、(lgT0)/2 D、2lgT0
1 2 3 4 5 6 7 8 9 10 6. 下列有关置信区间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 )
A、在一定置信度时,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括真值的范围即为置信区间 B、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几率即位置信区间
C、其他条件不变时,给定的置信度越高,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宽 D、平均值的数值越大,置信区间越宽
7. 用Zn2+标准溶液标定EDTA 时,体系中加入六次甲基四胺的目的是( B ) A、中和过多的酸 B、调节pH 值 C、控制溶液的酸度 D、起掩蔽作用
8.用K 2Cr2O7 滴定Fe2+, 在化学计量点时, 有关离子浓度的关系是 ( C ) A、 [Fe 3+] = [Cr 3+], [Fe2+] = [Cr 2O72-] B、 3[Fe 3+] = [Cr 3+], [Fe2+] = 6[Cr 2O72-] C、 [Fe3+] = 3[Cr 3+], [Fe2+] = 6[Cr 2O72-] D 、[Fe3+] = 3[Cr 3+], 6[Fe2+] = [Cr 2O72-]
8. 在络合滴定中, 用回滴法测定Al3+时, 若在pH=5~ 6 时以某金属离子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 金属离子标准溶液应选 ( B ) A、Mg 2+ B、Zn 2+ C、Ag + D、Bi 3+
9. 每100 mL人体血浆中,平均含K+18.0mg和Cl-365 mg。已知M(K+)= 39.1 g/mol,M(Cl-) = 35.5 g/mol。血浆的密度为1.0 g/mL。则血浆中K+和Cl-的浓度为( C )
A、1.80 ×10-1 和3.65 mol/L B、7.04 ×10-3 和1.30 ×10-1 mol/L C、4.60 1×10-3 和1.03 ×10-1 mol/L D、4.60 × 10-6 和1.03 ×10-4 mol/L
10. 为标定Na2S2O3 溶液的浓度宜选择的基准物是( D ) A、分析纯的H2O2 B、分析纯的KMnO4 C、化学纯的K2Cr2O7 D、分析纯的K2Cr2O7
二、填空题:(共15个空,每空 2分,共30分)
1、根据试样的用量和操作规模,分析方法分为: 常量分析 、 半微量分析 、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
2、莫尔法与佛尔哈德法的指示剂分别为铬酸钾( K2CrO4) 和铁铵钒( NH4Fe(SO4)2) 。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光源、 单色器 、 样品池(比色皿) 和检测及读出装置 四部分组成。
4、BaSO4 法测定钡的含量,下述情况使测定结果偏高或偏低,还是无影响? (1) 沉淀中包藏了BaCl2 _______偏低___________ (2) 灼烧过程中部分BaSO4 被还原为BaS _________偏低_________ 5、检验两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t 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F 检验法。
6、在进行实际试样分析时,为消除干扰组分的影响,常用的掩蔽方法有: 络合 、沉淀 、氧化还原 。
三、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 5分,共20分) 1、自身指示剂
不用使用其他的指示剂,仅仅利用自身颜色的变化来指示终点的标准溶液。
2、分配系数
指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时,一种溶质分配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的 浓度比值。
3、比移值
又称Rf 值,是色谱法中表示组分移动位置的一种方法的参数。
4、精密度
是指在确定的条件下用相同的方法对同一浓度样平行测定多次,求出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其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 10分,共30分)
1、简述光度分析法中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及减少这种偏离的措施? 答:(1)非单色光;使用好的单色器
(2)介质不均匀;避免溶液中产生胶体或浑浊;
(3)化学反应引起;控制溶液的条件,使被测组分以一种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