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八上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上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兴修水库 B. 节约用水 C. 跨流域调水 D. 防治水污染 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 中线工程沿途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分别是()

A. 湘、赣、鲁、豫、京 B. 鄂、豫、冀、津、京 C. 沪、苏、鲁、津、京 D. 闽、豫、苏、鲁、津 3. 关于东线工程经过的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 多为林地和草地

B. 是人口分布最稀疏的地区 C. 主要为季风气候

D. 沿途经过的绝大部分地区盛产水稻

4. 该工程是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的()

A. 地区分布不均 B. 季节分布不均 C. 年际分布不均 D. 水污染严重

5. 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

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①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②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③推广节水器具 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A. ②④⑤⑥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④⑤ 我国目前许多地区水资源紧张,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是( ) A. 跨流域调水 B. 防治水污染 C. 兴修水库 D. 节约用水 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 A. 东北地区 B. 南方地区 C. 北方地区 D. 西北、华北

近几十年来,我国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以弥补缺水地区的用水不足。兴建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哪方面的问题( ) A. 东部多西部少 B. 年际变化大 C. 季节分配不均匀 D. 地区分布不均衡 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少,人均占有量不足 B. 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C. 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小

D. 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水库

6. 7. 8.

9.

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10. 图中所示不是我国资源调配工程的是( )。

A. 西气东输 B. 青藏铁路 C. 西电东送 11. 西电东送工程中线和南线输送的能源类型主要是 ( )

D. 南水北调 D. 核电

A. 水电 B. 火电 C. 风力发电

12.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终点地区输入该资源的原因是 ( )

A. 矿产丰富 B. 光热充足 C. 土地紧缺 D. 能源缺乏 13. 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下列措施合理可行的是( )

①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②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地表水污染 ③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④改进农业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建污水处理厂,污水达标排放 ⑥生活中推广节水器具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⑤⑥ C. 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⑤ 14. 我国水资源配合欠佳,下列地区中地多水少的是()

A. 东北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华北平原 D. 四川盆地 15. 我国水资源说季节分配特点是( )

A. 夏秋少,冬春多 B. 夏秋少,冬春少 C. 夏秋多,冬春多 D. 夏秋多,冬春少 16. 如图反映的家庭节约用水方式为()

A. 推广节水器具 B. 少使用洗涤剂 C. 一水多用

D.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土地、人口及耕地占全国总量百分比图,下列关于三个地区的判断正确的17. 如图我国北部水资源、是( )

A. 甲-东北,乙-华北,丙-西北 B. 甲-东北,乙-西北,丙-华北 C. 甲-西北,乙-东北,丙-华北 D. 甲-华北,乙-西北,丙-东北 二、综合题

18. 据新华社11月2日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2017至2018年度调水,读“我国南水北调示

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______ 和______ ,说明我国水资源在南方、北方分布的特点是______。

(2)东线方案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水,沿______ 运河北上输送水资源。 中线方案是从长江的支流______ 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地区。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的一大特点是全线基本实现自流输水,输水成本低。中线能自流输水的原因是 ______ 。

(3)首都北京已经相当“干渴”了,除了跨流域调水外,还有什么办法能缓解她的“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条) (4)上图中ABCD四处河段中,被誉为“黄金水道”的是________。 (5)读漫画“长江与黄河的对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江与黄河都结冰 B. 长江与黄河的流量都不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