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003.10:美国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博士后研究,期间在UCSF(Univeristy of California at San Francisco)学习
研究兴趣:药物给药体系的设计和论证
研究领域:微粒和毫微粒给药系统;大分子给药体系;聚合物胶束和聚合物体;眼用给药体系;口服控释制剂
承担的项目:抗肿瘤聚合物胶束载药系统的研究;注射用贮库制剂的研究;口服生物大分子给药系统;眼用纳米制剂。
曾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有四篇发表在SCI收载的国外杂志上(Int J Pharm一篇,J Chromtgr B 一篇, Drug Dev Ind Pharm两篇)。撰写综述10篇。
李娟李娟:女,1961年10月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中药新剂型与药代动力学;靶向给药系统、缓控释制剂和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近五年重点从事靶向给药制剂、新型药用高分子材料及细胞动力学研究、中药缓控释制剂及新技术的研究。拥有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队伍,形成了自己科研工作的特色。
主要的科研工作与学术成就
长期从事药物新剂型与创新药物制剂的开发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研发药物新制剂和组织开发药物新产品的综合能力。以靶向制剂、缓控释制剂和经皮吸收给药系统作为主要研究方向,近五年重点开展定时脉冲延释制剂的新技术研究、口服药物吸收机理的研究,自乳化给药系统及固体自微乳新剂型的研究;中药缓控释制剂及吸收药动学研究,应用Caco-2细胞模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组织、器官和整体动物水平开展药物胃肠吸收机制、P-糖蛋白作用的研究。近几年从事纳米靶向载体材料的合成及在主动靶向给药系统应用的研究,开展抗肿瘤药物及载体靶向系统吸收动力学和体内靶向分布的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一项,课题编号:2004AA2Z3020,曾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负责完成省纵向课题两项;主持并完成多项横向课题,获国家级新药证书两本;与国内制药企业合作的多项课题已获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申请中国专利6项,已授权1项;近年来在国内外药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篇以上。主编药学专著2部,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药剂学等专业著作10部。曾荣获中国药科大学授予教学改革课题《工业药剂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实践》奖、科技优秀奖、“献身教育的好教师” 、ISP科教优秀奖等荣誉证书;为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等国内知名期刊的同行审稿专家。指导硕士研究生22人,已毕业8人。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lijuan9958@yahoo.com.cn
单位名称: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童家巷24号药剂学教研室
邮编:210009
药物分析学
冯 芳、丁 黎、杭太俊、王岁楼、余江南(兼)、王玉(兼)
药理学
季 晖、郭青龙、于 锋、李运曼、丁启龙、吴玉林、丁选胜
张广钦、王友群、汤依群、张陆勇、陈丁丁、陈 真、龚国清
何玲、龚晓健、巫冠中、廖红、尚靖、袁胜涛
制药工程学
王志祥、尤启冬、王亚楼、陈国华、周建平、于颖
临床药学
于 锋、王友群、丁选胜、汤依群、陈丁丁
药物代谢动力学
王广基、刘晓东、柳晓泉、陈西敬
生物化工
王志祥、姚其正
中药学院
中西医结合基础
余伯阳、袁胜涛、朱丹妮、寇俊萍、马世平
廖红、刘晓东、张陆勇、奚涛、尚靖
药物化学
孔令义、梁敬钰、叶文才、蒋建勤、陈莉
生药学
王峥涛、张 勉、张朝凤、李 萍、余伯阳
秦民坚、濮社班、刘丽芳、毕志明
天然药物化学
梁敬钰、叶文才、谢 宁、蒋建勤、冯锋、陈莉
中药化学
孔令义、谢 宁、冯锋、朱丹妮
中药生物技术学 高山林、刘景晶
中药药理学
马世平、戴 岳、刘保林
中药制剂学
杨中林、富志军、高缘
中药分析学
王 强、刘丽芳
中药资源学
秦民坚、濮社班
生命科学
与技术学院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刘景晶、王 旻、高向东、姚文兵、陈建华、叶波平、奚涛、郑珩
许激扬、刘煜、何书英、欧瑜、徐旭东、孔毅、顾月清、周长林
倪孟祥、陈依军、张玉彬、谭树华、李泰明、林东海(兼)
陈向东、徐寒梅、周国华(兼)
海洋药物学
奚 涛、高向东、叶波平、孔毅
药物生物信息学
郑珩、方慧生、顾月清
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
高向东、奚涛、刘景晶、陈建华、陈依军
叶波平、刘煜、谭树华、欧瑜、徐寒梅
商学院
社会与管理药学
邵 蓉、梁 毅、胡天佑、冯国忠、徐怀伏、余正、曹阳
企业管理
马爱霞、邱家学、冯国忠、梁毅、徐怀伏、曹阳
药物经济学
马爱霞、邱家学、余正
基础部 药物化学
陆 涛、唐伟方、王德传
药物分析学
胡育筑、杜迎翔、严拯宇、何 华、季一兵、钟文英、沈卫阳
分析化学
杜迎翔、胡育筑、严拯宇、何 华
药学信息学
相秉仁、陆 涛、尤启冬
分析测
试中心
药物分析学
相秉仁、张尊建
社科部
思想政治教育
张福珍、纪乃旺
医药
化工研究所 药物化学 王尔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