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系列微课

教 案

教材版本 鲁教版 学段 九年级 学科 课时 5 章节 1.3 课题名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系列微课 执教教师单位 教师姓名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及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⑵知道药品的取用规则,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方法; ⑶ 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⑵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⑵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⑶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 教学滴管、量筒的使用 1.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的识记; 2.固体药品的取用、滴管、量筒的使用。 难点 教具 时间 安一课时 1. 多媒体课件; 2. 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锌粒、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排 课后 小结 备 注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温故引新]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 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观看视频] 参观化学实验室 九年级的学生也可能是第一次走进化学实验室,但绝不是第一次走进厨房,也绝不会是第一次取用固体、倾倒液体。老师在本课中把“厨房——化学实验室”联系起来了,有效地缩短了“学生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在参观化学“三室”过程中,在陌生的环境中又有几份“似曾相识”的感受。 从学生的实践中找出实例进行展示,又让学生来辨析正误,不仅“纠错”,还要“究因”。这种“正与误”都来自学生的操作展示,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没有停留在“辨析”上,而是从实验室又回到生活中去,反思一些不良习惯,如茶杯盖、水瓶塞的正放,又如酱油瓶标签的污染等。 整个教学体现了“学生为本”,教师主导,课堂内外结合的特点。教得活泼,学得轻松。 学生活动 思考,回忆上堂课的知识并完成填空。 参观与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感受化学实验室中的各种陈设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实验室规则,让学生了解规范操作对于取得实验成功的作用。 让学生认识常见实验仪器并体验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进入新课] 思考 请大家思考:进入实验室前我们要了解些 什么要求呢? 阅读 展示“实验规则”和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认识仪器] 认识常见化学仪器,了解其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等。 认识与体验 [指导学习] 阅读。 阅读、交流药品的取用规则。 [填一填] 1.取用药品,应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 用量,一般应按______取用,液体是 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______。 2.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入___________ __,既不能___________,也不要______ ____,更不要_____________。 完成空格的填3.实验时不小心将药液溅到眼中,首先应写。 _________ [指导学习] 阅读教材并填写空格: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里,取用固 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_____,有些块状 的药品可用_______夹取。 自主阅读后,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和记忆。 通过归纳口诀帮助识记。 教 学 过 程 [总结归纳] 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可总结为: 一横二送三直起,块状药品莫竖投。 [及时小结] 这节课里,你收获了什么? [讲解]这节课我们—— 认识了实验室和常见的实验仪器; 了解了部分实验仪器的用途; 学习了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练习] 1.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 B.集气瓶 C.量筒 D.烧杯 2.下列仪器中,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集气瓶 3.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前先向酒精灯里添满酒精 B. 点燃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 C.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物质 D.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4.根据下图所示仪器回答: (1)写出仪器名称: A B ; C D 。 (2)填写仪器编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溶液时,用来溶解固体的容器 ; ②用于作热源的仪器是 ; ③加热试管内溶液时,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 ④用来量度液体体积的是 。 [布置作业] 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筷子、匙、食盐、冰糖、水、吸管、盆子等,进行固体取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练习。 感受,体验。 总结、归纳 及时小结,实现知识的升华。 练习 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复习 温故 板书设计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三、药品的取用 1. 固体药品的取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