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4号、16号文件解读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教育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3)专业改革与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臵专业。

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臵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

推行“双证书”制度,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4)课程建设与改革: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6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

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

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5)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7

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在工学结合实践中,与成年人接触,学生加深了对社会人类的认识,清楚合作的重要性,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还可以使学生提高自我判断能力,变的更加成熟,有助于学生就业选择。工学结合模式的基本操作方法主要是通过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合作形式,注重质量管理、过程管理。

(6)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

8

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7)师资建设: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

(8)教学评估: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

9

完善5年一轮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在评估过程中要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9)组织领导: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将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支持建设100所示范性院校,引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增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

要高度重视高等职业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建立轮训制度,引导学校领导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高等职业院校党政领导班子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三、14号文件的主要精神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1. 重大意义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