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13

英文名称:Plant immunology

一.课程说明

植物免疫学是专门研究植物抗病性机制及其利用方法的科学,是植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专业、农学专业、园艺专业和草业专业 选修 3. 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抗病性原理,系统掌握利用植物抗病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达到科学利用植物抗病性控制植物病害的目的。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遗传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免疫学(第一版).李振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5年 (2)植物免疫学实验(第一版).商鸿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4年 参考书目:

(1)植物病理过程的遗传学和分子基础.范德普朗克著(曾士迈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

(2)植物分子遗传学(第二版).刘良式.科学出版社.2003年

(3)主要农作物抗病性遗传研究进展.朱立宏.江苏科技出版社.1990年 (4)抗病性的持久性.杨作民等.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

(5)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三版).余叔文等.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实验课,平时测验 (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闭卷考试 9.课外自学要求

据教学进展情况,要求学生对中外文植物免疫学相关文献进行性选择性自学,扩大知识面,并对所学内容做好笔记,将自学笔记作为考核平时成绩的依据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基本内容:

(1)植物抗病性的重要性

(2)植物免疫学的内容及该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3)我国利用植物抗病性的控制植物病害的成就与问题 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抗病性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作用 (2)植物免疫学学习内容及与其它学的关系 (3)本学科形成发展的过程

(4)我国利用植物抗病性的成就与存在问题 教学重点:

(1)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及其在病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2)植物免疫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内容 (3)我国利用植物抗病性成就与问题 教学难点:植物抗病性,植物免疫学 第二章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与分类 基本内容:

(1)植物抗病性概念,常识抗病性,抗病性的进化、生理和遗传观

(2)植物抗病性类别,寄主抗病性与非寄主抗病性;基因抗病性与生理抗病性;避病、抗病、耐病和抗再侵染;被动抗病性与主动抗病性;主效基因抗病性与微效基因抗病性;真抗病性和圃场抗病性;广谱抗病;持久抗病性;个体抗病性与群体抗病性

基本要求:

从常识、进化、生理和遗传等不同角度对植物抗病性这一自然现象的理解,掌握不同抗病性类型概念及各概念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抗病性概念内涵和外延 教学难点:抗病性类型的异同点 第三章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 基本知识点:

(1)病原物致病手段,寄生专化性及生理小种鉴定,病原物致病性遗传与变异的特点

(2)致病性、毒性、侵袭力、毒素,寄主专化性、生理小种、杂合性、毒性基因及等位现象、突变、异核现象、准性生殖,适应性变异

基本要求:

(1)了解植物病原物侵袭寄主植物的手段、寄生专化性及生理小种的概念 (2)植物病原物致病性遗传变异的特点

教学重点:致病性概念、病原物侵袭手段、寄主专化性、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病原物致病性的遗传与变异

教学难点:病原物致病性遗传与变异 第四章 植物抗病性的机制 基本内容:

(1)植物被动和主动抗病性的因素,植物避病和耐病性的机制,诱发抗病性及其机制 (2)被动抗病性、主动抗病性、过敏性坏死反应、植物保卫素、诱发抗病性 基本要求:

(1)掌握植物主动和被动抗病性的因素 (2)了解避病和耐病性的机制 (3)掌握诱发抗病性及其机制

教学重点:被动抗病性、主动抗病性、避病和耐病的机制、诱发抗病性 教学难点:过敏性坏死反应、植物保卫素和诱发抗病性 第五章 植物抗病性的遗传和变异 基本内容:

(1)主效基因抗病性、微效基因抗病性及胞质抗病性的遗传规律,植物抗病性变异的特点及原因

(2)显隐性、主效基因的表型效应、复等位性、连锁、连续变异、遗传力、超亲遗传、母性遗传

基本要求:

掌握植物抗病性遗传变异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主效基因抗病性遗传,微效基因抗病性遗传及胞质抗病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基因遗传分析方法

第六章 寄主抗病性——病原物致病性的相互关系 基本内容:

(1)基因对基因理论、抗病基因与致病基因的互作、植物病害体系,寄主病原物相互关系的遗传学

(2)专化性、识别、水平体系,垂直体系,定向选择,稳定化选择、微梯弗利亚效应、寄生适合度

基本要求:

(1)了解基因对基因学说及抗病基因与致病基因的互作机制 (2)掌握植物病害体系及植物病原物互作的群体遗传学等知识 教学重点:

(1)基因对基因学说,抗病基因与致病基因间互作 (2)植病体系,寄主病原物相互关系的群体遗传学 教学难点:基因对基因学说 第七章、植物抗病育种 基本内容:

(1)植物抗病育种目标、植物抗病种质资源、植物抗病性鉴定、植物抗病育种方法

(2)种质资源、地方品种、改良品种、近缘植物、作物起源中心、病圃、抗病基因推导、系统选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诱变育种

基本要求:

掌握植物抗病育种目标、植物抗病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以及植物抗病育种方法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

(1)植物抗病育种的目标、种质资源搜集为鉴定、抗病材料鉴定、抗病育种途径 (2)抗病性鉴定的方法

教学难点:抗病种质资源的鉴定标准的区分

三、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32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8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环节 时数 课程内容 课时 实验 习题 小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