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试题库(有答案) (2)

小,但在电感和电容支路中将出现过电流现象。 2、谐振发生时,电路中的角频率?03、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阻抗??1/LCL/C,f0?1/2?LC。

?,品质因数Q=ω0L/R。

4、理想并联谐振电路谐振时的阻抗Z?∞,总电流等于0。

5、实际应用中,并联谐振电路在未接信号源时,电路的谐振阻抗为电阻R,接入信号源后,电路谐振时的阻抗变为R//RS,电路的品质因数也由Q0?R/ω0L而变为Q?R//RS/ω0L,从而使并联谐振电路的选择性变差,通频带变宽。

22*;负载上获取的最大功率PL?USzS/[(RS?zS)?XS]。 ?ZS6、交流多参数的电路中,负载获取最大功率的条件是ZL7、谐振电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用于信号的选择,用于元器件的测量和用于提高功率的传输效率。 8、品质因数越大,电路的选择性越好,但不能无限制地加大品质因数,否则将造成通频带变窄,致使接收信号产生失真。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建议每小题1分) 1、串联谐振电路不仅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中,也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2、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越高,电路选择性越好,因此实用中Q值越大越好。(×) 3、串联谐振在L和C两端将出现过电压现象,因此也把串谐称为电压谐振。(∨) 4、并联谐振在L和C支路上出现过流现象,因此常把并谐称为电流谐振。(∨) 5、串谐电路的特性阻抗?在数值上等于谐振时的感抗与线圈铜耗电阻的比值。(∨) 6、理想并联谐振电路对总电流产生的阻碍作用无穷大,因此总电流为零。(∨) 7、无论是直流还是交流电路,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都是RL?R0。(×) 8、RLC多参数串联电路由感性变为容性的过程中,必然经过谐振点。(∨) 9、品质因数高的电路对非谐振频率电流具有较强的抵制能力。(∨) 10、谐振状态下电源供给电路的功率全部消耗在电阻上。(∨) 三、单项选择题(建议每小题2分) 1、RLC并联电路在f0时发生谐振,当频率增加到2f0时,电路性质呈(B) A、电阻性B、电感性C、电容性 2、处于谐振状态的RLC串联电路,当电源频率升高时,电路将呈现出(B) A、电阻性B、电感性C、电容性 3、下列说法中,(A)是正确的。 A、串谐时阻抗最小B、并谐时阻抗最小C、电路谐振时阻抗最小 4、下列说法中,(B)是不正确的。 A、并谐时电流最大B、并谐时电流最小C、理想并谐时总电流为零 5、发生串联谐振的电路条件是(C) A、?0LRB、f0?1LCC、?0?1LC* 6、正弦交流电路中,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C)

A、RL第六章

一、填空题(建议较易填空每空0.5分,较难填空每空1分)

1、当流过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在线圈本身所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称自感现象,若本线圈电流变化在相邻线圈中引起感应电压,则称为互感现象。

2、当端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自感电压取正;若端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非关联时,则自感电压为负。 3、互感电压的正负与电流的方向及同名端有关。

4、两个具有互感的线圈顺向串联时,其等效电感为L=L1+L2+2M;它们反向串联时,其等效电感为L=L1+L2-2M。

?R0B、ZL?ZSC、ZL?ZS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5、两个具有互感的线圈同侧相并时,其等效电感为(L1L2?M2)/(L1?L2?2M);它们异侧相并时,其等效电感为

(L1L2?M2)/(L1?L2?2M)。

6、理想变压器的理想条件是:①变压器中无损耗,②耦合系数K=1,③线圈的自感量和互感量均为无穷大。理想变压器具有变换电压特性、变换电流特性和变换阻抗特性。

7、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n=U1/U2,全耦合变压器的变压比n=L1/L2。

8、当实际变压器的损耗很小可以忽略时,且耦合系数K=1时,称为全耦合变压器。这种变压器的电感量和互感量均为有限值。 9、空芯变压器与信号源相连的电路称为初级回路,与负载相连接的称为次级回路。空芯变压器次级对初级的反射阻抗Z1r=ω2M2/Z22。 10、理想变压器次级负载阻抗折合到初级回路的反射阻抗Z1n=n2ZL。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建议每小题1分) 1、由于线圈本身的电流变化而在本线圈中引起的电磁感应称为自感。(∨) 2、任意两个相邻较近的线圈总要存在着互感现象。(×) 3、由同一电流引起的感应电压,其极性始终保持一致的端子称为同名端。(∨) 4、两个串联互感线圈的感应电压极性,取决于电流流向,与同名端无关。(×) 5、顺向串联的两个互感线圈,等效电感量为它们的电感量之和。(×) 6、同侧相并的两个互感线圈,其等效电感量比它们异侧相并时的大。(∨) 7、通过互感线圈的电流若同时流入同名端,则它们产生的感应电压彼此增强。(∨) 8、空芯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反射阻抗均与初级回路的自阻抗相串联。(×) 9、全耦合变压器的变压比与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相同。(×) 10、全耦合变压器与理想变压器都是无损耗且耦合系数等于1。(×) 三、单项选择题(建议每小题2分) 1、符合全耦合、参数无穷大、无损耗3个条件的变压器称为(B) A、空芯变压器B、理想变压器C、实际变压器 2、线圈几何尺寸确定后,其互感电压的大小正比于相邻线圈中电流的(C) A、大小B、变化量C、变化率 3、两互感线圈的耦合系数K=(B) A、ML1L2B、ML1L2C、ML1L2 4、两互感线圈同侧相并时,其等效电感量L同=(A) L1L2?M2A、L1?L2?2MA、L1L1L2?M2B、L1?L2?2M2L1L2?M2C、L1?L2?M2 5、两互感线圈顺向串联时,其等效电感量L顺=(C) ?L2?2MB、L1?L2?MC、L1?L2?2M 6、符合无损耗、K=1和自感量、互感量均为无穷大条件的变压器是(A) A、理想变压器B、全耦合变压器C、空芯变压器

7、反射阻抗的性质与次级回路总阻抗性质相反的变压器是(C)

A、理想变压器B、全耦合变压器C、空芯变压器

8、符合无损耗、K=1和自感量、互感量均为有限值条件的变压器是(B)

A、理想变压器B、全耦合变压器C、空芯变压器 第七章

一、填空题(建议较易填空每空0.5分,较难填空每空1分)

1、三相电源作Y接时,由各相首端向外引出的输电线俗称火线,由各相尾端公共点向外引出的输电线俗称零线,这种供电方式称为三相四线制。

2、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电源Y接时,数量上Ul?1.732Up;若电源作Δ接,则数量上Ul?1Up。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3、火线上通过的电流称为线电流,负载上通过的电流称为相电流。当对称三相负载作Y接时,数量上Il?1Ip;当对称三相负载Δ接,Il?1.732Ip。

4、中线的作用是使不对称Y接负载的端电压继续保持对称。

5、对称三相电路中,三相总有功功率P=3UpIpcosφ;三相总无功功率Q=3UpIpsinφ;三相总视在功率S=3UpIp。

6、对称三相电路中,由于中线电流IN=0,所以各相电路的计算具有独立性,各相电流电压也是独立的,因此,三相电路的计算就可以归结为一相来计算。

7、若三角接的三相电源绕组有一相不慎接反,就会在发电机绕组回路中出现2Up,这将使发电机因过热而烧损。 8、我们把三个最大值相等、角频率相同,在相位上互差120度的正弦交流电称为对称三相交流电。

9、当三相电路对称时,三相瞬时功率之和是一个常量,其值等于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由于这种性能,使三相电动机的稳定性高于单相电动机。

10、测量对称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可采用二瓦计法,如果三相电路不对称,就不能用二瓦计法测量三相功率。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建议每小题1分) 1、三相电路只要作Y形连接,则线电压在数值上是相电压的2、三相总视在功率等于总有功功率和总无功功率之和。(×) 3、对称三相交流电任一瞬时值之和恒等于零,有效值之和恒等于零。(×) 4、对称三相Y接电路中,线电压超前与其相对应的相电压30°电角。(∨) 5、三相电路的总有功功率P(×) ?3UlIlcos?。?3倍。(×) 6、三相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线电流在数量上是相电流的3倍。(×) 7、三相四线制电路无论对称与不对称,都可以用二瓦计法测量三相功率。(×) 8、中线的作用得使三相不对称负载保持对称。(×) 9、三相四线制电路无论对称与否,都可以用三瓦计法测量三相总有功功率。(∨) 10、Y接三相电源若测出线电压两个为220V、一个为380V时,说明有一相接反。(∨) 三、单项选择题(建议每小题2分) 1、某三相四线制供电电路中,相电压为220V,则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为(C) A、220VB、311VC、380V 2、在电源对称的三相四线制电路中,若三相负载不对称,则该负载各相电压(B) A、不对称B、仍然对称C、不一定对称 3、三相对称交流电路的瞬时功率为(B) A、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量B、一个常量,其值恰好等于有功功率C、0 4、三相发电机绕组接成三相四线制,测得三个相电压UA=UB=UC=220V,三个线电压UAB=380V,UBC=UCA=220V,这说明(C)

A、A相绕组接反了B、B相绕组接反了C、C相绕组接反了 5、某对称三相电源绕组为Y接,已知UA、380VB、0VC、380/3V

6、某三相电源绕组连成Y时线电压为380V,若将它改接成Δ形,线电压为(C)

A、380VB、660VC、220V 7、已知

?AB?380?15?V,当t=10s时,三个线电压之和为(B)

XC?6?的对称纯电容负载作Δ接,与对称三相电源相接后测得各线电流均为10A,则三相电路的视在功率为(A)

A、1800VAB、600VAC、600W

8、测量三相交流电路的功率有很多方法,其中三瓦计法是测量(C)电路的功率。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A、三相三线制电路B、对称三相三线制电路C、三相四线制电路 9、三相四线制电路,已知IAA、10AB、0AC、30A 10、三相对称电路是指(C)

A、电源对称的电路B、负载对称的电路C、电源和负载均对称的电路 第八章

一、填空题(建议较易填空每空0.5分,较难填空每空1分) 1、暂态是指从一种稳态过渡到另一种稳态所经历的过程。

2、换路定律指出:在电路发生换路后的一瞬间,电感元件上通过的电流和电容元件上的端电压,都应保持换路前一瞬间的原有值不变。

3、换路前,动态元件中已经储有原始能量。换路时,若外激励等于零,仅在动态元件原始能量作用下所引起的电路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 4、只含有一个动态元件的电路可以用一阶微分方程进行描述,因而称作一阶电路。仅由外激励引起的电路响应称为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只由元件本身的原始能量引起的响应称为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既有外激励、又有元件原始能量的作用所引起的电路响应叫做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5、一阶RC电路的时间常数τ=RC;一阶RL电路的时间常数τ=L/R。时间常数τ的取值决定于电路的结构和电路参数。 6、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是指待求响应的初始值、稳态值和时间常数。 7、二阶电路过渡过程的性质取决于电路元件的参数。当电路发生非振荡过程的“过阻 尼状态时,R>2??10?20?A,IB?10??100?A,IC?10?140?A,则中线电流IN为(B)

???LC;当电路出现振荡过程的“欠阻尼”状态时,R<2LC;当电路为临界非振荡过程的“临界阻尼”状态时,R=2LC;R=0时,电路出现等幅振荡。 8、在电路中,电源的突然接通或断开,电源瞬时值的突然跳变,某一元件的突然接入或被移去等,统称为换路。 9、换路定律指出:一阶电路发生的路时,状态变量不能发生跳变。该定律用公式可表示为iL(0+)=iL(0-)和uC(0+)=uC(0-)。 10、由时间常数公式可知,RC一阶电路中,C一定时,R值越大过渡过程进行的时间就越长;RL一阶电路中,L一定时,R值越大过渡过程进行的时间就越短。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建议每小题1分) 1、换路定律指出:电感两端的电压是不能发生跃变的,只能连续变化。(×) 2、换路定律指出:电容两端的电压是不能发生跃变的,只能连续变化。(∨) 3、单位阶跃函数除了在t=0处不连续,其余都是连续的。(∨) 4、一阶电路的全响应,等于其稳态分量和暂态分量之和。(∨) 5、一阶电路中所有的初始值,都要根据换路定律进行求解。(×) 6、RL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uL按指数规律上升,iL按指数规律衰减。(×) 7、RC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uC按指数规律上升,iC按指数规律衰减。(∨) 8、RL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uL按指数规律衰减,iL按指数规律衰减。(∨) 9、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uC按指数规律上升,iC按指数规律衰减。(×) 10、二阶电路出现等幅振荡时必有XL=XC,电路总电流只消耗在电阻上。(∨) 三、单项选择题(建议每小题2分)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1、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在电路中产生的零输入响应中(B)

A、仅有稳态分量B、仅有暂态分量C、既有稳态分量,又有暂态分量 2、在换路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电感电流不能跃变B、电感电压必然跃变C、电容电流必然跃变 3、工程上认为R=25Ω、L=50mH的串联电路中发生暂态过程时将持续(C) A、30~50msB、37.5~62.5msC、6~10ms

4、图3.4电路换路前已达稳态,在t=0时断开开关S,则该电路(C)

A、电路有储能元件L,要产生过渡过程

B、电路有储能元件且发生换路,要产生过渡过程 C、因为换路时元件L的电流储能不发生变化,所以该电+ 5、图3.5所示电路已达稳态,现增大R值,则该电路(B) A、因为发生换路,要产生过渡过程 1 B、因为电容C的储能值没有变,所以不产生过渡过程 S- C、因为有储能元件且发生换路,要产生过渡过程 6、图3.6所示电路在开关S断开之前电路已达稳态,若在t=0R US (t=0) R图3.4 + 路不产生过渡过程。 L 时将开关S断开,则电路中L上通过的电流iL(0?)为(A) A、2A B、0A C、-2A 7、图3.6所示电路,在开关S断开时,电容C两端的电压为(A) A、10VB、0VC、按指数规律增加 第九章 一、填空题(建议较易填空每空0.5分,较难填空每空1分) 1、一系列最大值不同,频率成整数倍的正弦波,叠加后可波。

2、与非正弦周期波频率相同的正弦波称为非正弦周期波的期波的基本成分;频率为非正弦周期波频率奇次倍的叠加正波;频率为非正弦周期波频率偶次倍的叠加正弦波称为它的偶次谐波。 + R2 C S U图3.5 - V 1010mS 5(t=0) H 图3.6 10μ构成一个非正弦周期基波;是构成非正弦周弦波称为它的奇次谐- Ω 3、一个非正弦周期波可分解为无限多项谐波成分,这个分解的过程称为谐波分析,其数学基础是傅里叶级数。 4、所谓谐波分析,就是对一个已知波形的非正弦周期信号,找出它所包含的各次谐波分量的振幅和频率,写出其傅里叶级数表达式的过程。 5、方波的谐波成分中只含有正弦成分的各奇次谐波。 6、如果非正弦波的后半周与波形的前半周具有镜象对称关系,就具有奇次对称性,具有奇次对称性的周期信号只具有奇次谐波成分,不存在直流成分和偶次谐波成分,其波形对原点对称。 7、若非正弦周期信号波形的后半周完全重复前半周的变化,就具有偶次对称性,这种非正弦波除了含有直流成分以外,还包含一系列的偶次谐波,这种特点的非正弦波的波形对纵轴对称。 8、频谱是描述非正弦周期波特性的一种方式,一定形状的波形与一定结构的频谱相对应。非正弦周期波的频谱是离散频谱。 9、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与正弦量的有效值定义相同,但计算式有很大差别,非正弦量的有效值等于它的各次谐波有效值的平方和的开方。 10、只有同频率的谐波电压和电流才能构成平均功率,不同频率的电压和电流是不能产生平均功率的。数值上,非正弦波的平均功率等于它的各次谐波单独作用时所产生的平均功率之和。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建议每小题1分)

1、非正弦周期波各次谐波的存在与否与波形的对称性无关。(×) 2、正确找出非正弦周期量各次谐波的过程称为谐波分析法。(∨)

3、具有偶次对称性的非正弦周期波,其波形具有对坐标原点对称的特点。(×) 4、方波和等腰三角波相比,含有的高次谐波更加丰富。(∨)

5、方波和等腰三角波相比,波形的平滑性要比等腰三角波好得多。(×) 6、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等于它各次谐波有效值之和。(×)

7、非正弦周期量作用的电路中,电感元件上的电流波形平滑性比电压差。(×)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