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的文献综述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的文献综述

课题编号: 课题主持人: 数学教研组负责人:

摘 要: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合作学习,特别是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有效合作学习的主要教学策略包括选择合作伙伴与明确责任分工、采用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等。本文意在对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方面做一综述。

本文的关键词:合作学习;概念;理论基础;现状与问题分析;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于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在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90年代在一些学校中开始采用,但真正在我国引起重视还是在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正在被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受传统学习方式的长期影响,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对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索不够,从而在课堂教学

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使得合作学习方式正在被一些中小学教师所误解。在深入中小学校进行“观课”的过程中,就这一问题与一线教师开展了课堂志的研究。

一、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

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有很多,以下是国内外若干代表性的合作学习定义: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斯莱文认为 ,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根据他们整个小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著名学者,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美国肯塔基大学嘎斯基教授认为 ,合作学习是为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与互助的学习活动。英国著名学者赖特认为 ,合作学习是学生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沙伦博士认为 ,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并以自主与合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总称。我国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坦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中提出的定义较为权威以及达成了共识“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从目前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来看,合作学习是一个复合性、多层面的概念。我国近些年来,也开展了不少以“合

作”冠首的学习和教学改革。从这一角度看,合作学习可以说是对这些合作性教学改革实践的总称。另一方面,这些合作性教学改革实践,虽然大都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但在活动取向上却不尽相同。具体来说,可以归结为四类: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师师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及全员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

虽然各个研究群体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和表述有所差别,但在合作学习内涵和活动取向上,具有共同的认识。即认为:合作学习是“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结构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群性的协同发展”。基于这一共同性认识,结合美国约翰逊兄弟以及我国主体合作学习研究者对“合作学习”的理解,本文将合作学习界定为“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和策略,有着深厚而宽广的理论基础。众多关于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由于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其理论基础的侧重点也不一致,但每一种理论都从不同角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