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排放限量》DB330621T059-2013

内,经导热油继续加热,最终形成干燥介质。随后,降温的废气通过喷淋洗涤,去除大部分粒径>1μm的油烟颗粒,同时废气温度进一步降低至60~70℃,气体绝对湿度增大,相对湿度接近100%。此后,废气进入静电处理单元,在高压静电作用下,油物和水雾颗粒一同被高密度电子附着、荷电、定向迁移、捕获。同时,放电产生的臭氧和等离子体能有效的消除废气的恶臭气味。

(4)萧山某企业,年涂层加工化纤布20000万余m,采用聚丙烯酸酯类涂层剂,以甲苯为溶剂,经直接刮刀涂布器进行涂布后烘干。生产过程中甲苯主要来自涂层机上烘干工段和刀涂工段,对这两工段的甲苯采用活性炭回收装置(活性炭吸附后高温水蒸气脱附),回收后重新作为溶剂,其甲苯的平均回收效率可达95%左右,工艺流程图如5-8所示。

甲苯储存罐 无组织排放 打胶 无组织排放 配胶 无组织排放 集中封闭 冷冻+活性炭吸等离子+碱喷淋 附 甲苯回收槽 甲苯回收系统 有组织排放 涂层机上烘干工段 涂层机上刀涂工段

图5-8 某企业涂层机废气处理工艺

该处理工艺能较好的回收甲苯再利用,回收成本包括活性炭使用量、电费、人工费等,与回收所得甲苯价值相当,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但同时,活性炭回收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吸附饱和后,若不及时更换或再生会存在超标排放。

6、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6.1 标准适用范围

纺织品从原材料经纺线成型,加工成纱线,然后再经纺织工序后成为原(坯)布,之后再进入纺织染整环节,以坯布的形成为分界点,将纺丝,纺纱、纺布等工序称为纺织品面料的上游生产链,污染废气几乎是零排放,主要是带来部分的粉尘污染。而在面料的下游生产链中,也就是纺织染整环节中,则会出现大量的废气排放问题。12纺织染整是指对纺织材料进行染色、印花、整理为主的处理工

12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

27

艺过程,包括预处理(不含洗毛、麻脱胶、煮茧和化纤等纺织用原料的生产工艺)、染色、印花和整理,又俗称印染。

纺织染整预处理(或称前处理)是指在染色、印花或后整理加工之前,去除天然纤维或各种化学纤维织物所含有的各种杂质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烧毛、退浆、煮炼、精炼、漂白、丝光等工序;染色是指将染料用于纺织品或其他材料,通过适当的处理,使被染物获得均匀一致的颜色的过程;印花是指将各种颜色的染料或颜料制成色浆,施敷在纺织品上,印制出有花纹图案的加工过程;整理(或后整理)是指染色和印花后,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的加工改进织物外观与内在质量、改善织物手感、稳定形态、提高服用性能或赋予织物某种特殊功能。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下游生产链,即纺织染整过程中工艺废气的管控,包括预处理阶段烧毛产生的纤维尘、后整理过程产生的定型机废气等,同时对上述工艺过程中所采取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也作出了相关规定。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染整企业(含纺织品涂层企业)或生产设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以及标准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适用于现有纺织染整企业或生产设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纺织染整企业或生产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防治和管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纺织染整企业或生产设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按本标准规定执行,不再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与纺织染整工业相关的排放限值。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除本标准中已确定限值的指标项目外,其余指标项目仍按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执行;纺织染整企业或生产设施锅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仍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

6.2 标准结构框架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前言、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大气污染物监测要求、实施与监督七大部分。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是标准的主体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