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工艺方案及流程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方案及流程

处理工艺一

厌氧-好氧-生物炭接触为主的处理工艺,见图1。

处理工艺一流程

该处理工艺是原纺织部设计院\七五\科研攻关成果。是近几年来在印染废水处理中采用较多,较成熟的工艺流程。这里的厌氧处理不是传统的厌氧硝化,而是进行水解和酸化作用。目的是对印染废水中可生化性很差的某些高分子物质和不溶性物质通过水解酸化,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和可溶性物质,提高可生化性和BOD5 /CODCr值,为后续好氧生化处理创造条件。同时好氧生化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经沉淀池全部回流到厌氧生化段,因污泥在厌氧生化段有足够的停留时间(8h~10h),能进行彻底的厌氧消化,使整个系统没有剩余污泥排放,即达到自身的污泥平衡(注:仅有少量的无机泥渣会在厌氧段积累,但不必设专门的污泥处理装置)。

厌氧池和好氧池中均安装填料,属生物膜法处理;生物炭池装活性炭并供氧,兼有悬浮生长和固着生长法特点;脉冲进水的作用是对厌氧池进行搅拌。 各部分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

调节池:8h~12h;厌氧生化池:8h~10h 好氧生化池:6h~8h;生物炭池:1h~2h 脉冲发生器间隔时间:5min~10min。

该处理工艺系统,对于CODCr≤1000mg/L的印染废水,处理后的出水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如进一步深度处理则可回用。对运转5年以上的工程观察,运行正常,处理效果稳定,也没有外排污泥,未发现厌氧生化池内污泥过度增长。

处理工艺二

以生化处理为主体,由厌氧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合建式氧化沟组成,处理工艺流程见图 2。

处理工艺二流程

图2是二级生化处理串联的工艺,合建式氧化沟内设沉淀池,内沉池中污泥回流到厌氧水解酸化池,既提高生物量,又使污泥硝化。此处理工艺用于有机物浓度高,以印染废水为主的综合工业废水处理。

处理工艺三

为生化、物化相结合的工艺,其流程见图3。

处理工艺三流程

主要染料为硫化、涂料、凡士林、活性及化学助剂。处理水量为100m3/d(漂炼60m3/d,染色40m3/d),水质为:pH=10~12,CODCr=1000mg/ L,BOD5=200mg/L~300mg/L,色度为200倍~300倍。厌氧水解酸化池内设半软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SNP型新型填料。后续物化处理采用加药反应气浮池,采用加药反应气浮池的特点为:一是脱落的生物膜、悬浮物等去除率高,可达到80%~90%;二是色度去除高,可达到95%;三是气浮池水力停留时间短,约30min左右,而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1 .5h~2h,故气浮池体积小,占地面积少;四是污泥含水率低,约97%~98%,气浮排渣可直接进行脱水处理。因此,采用气浮池后工艺流程中出现了二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只设污泥池,不设污泥浓缩池和污泥反应池,污泥直接进脱水机脱水处理;二是本来应采用活性污泥回流到厌氧水解酸化池,因加药反应后的污泥失去了活性,不能

回流,故工艺中采取生物接触氧化池中以1:1回流至厌氧水解酸化池,以加强水解和酸化。但采用气浮需要增设一套空压机、压力溶气罐、回流水泵等辅助系统,操作管理相对较复杂。

经该工艺处理后,CODCr的去除率达95%以上,实际出水水质为pH=6~9,色度<100倍,SS<100mg/L,

BOD5<50mg/L,CODCr<150mg/L。因原水pH=10~12,故应首先加酸中和,工艺流程中未绘出。

制药

生化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

工艺简要介绍如下:

(1)工艺废水调节池和低浓度废水调节池:分别接受工艺废水和稀废水、生活污水,调节流量、均匀水质,保证后续处理单元稳定、连续运行。

(2)反应池Ⅰ投加催化氧化剂、混凝剂,反应池Ⅱ投加复配剂。 (3)一沉池和终沉池:污水分离。 (4)二沉池:泥水分离,部分污泥回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