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章末综合提升有答案

章末综合提升

交通运输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模板

交通运输条件评价类题目主要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内交通线(点)的分布特点、作用及布局条件分析。在条件分析时,侧重于从经济、社会、技术、自然四个方面分析。

1.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根据题目分析区域自然结合交通线走向、交条件进行→条件和社会经济→通点的区位进行区 区域定位条件位因素分析2.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其答题思路为: 分析交通线的长度、根据题目从有利和不利

形状、起止点及经过

条件进行→→两方面进行分

地区,交通线的位置

区域定位析和评价

与城区关系等

(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18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M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

(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 (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 (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

(4)说明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

1

(1)该地区河流大致自北向南入海,陆上缺少东西向(横向)水运通道。沿海多沼泽,海域水浅,泥沙多,风浪大,不利于航行,不适于建港。

(2)沿岸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低平,多沼泽(湿地、海湾)。

(3)运河与海湾及多条河流相通,水位相对稳定;避免海浪和海风影响。

(4)(该国南部沿海少港口)H港依托沿海运河,成为南部沿海地区的贸易港口;M河流域广阔,腹地广,河道航运繁忙;H港位于M河河口附近,是M河、南部沿海运河航运和海运的枢纽。

1.交通线的区位条件

思考方向 自然因素 地形 水文 地质 气候 人口 社会经济因素 环境 2

满分术语 平原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看是否占用耕地);山区沿等高线修建或沿河谷分布 避开沼泽地,少跨越河流,工程量小 地质稳定,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 暴雨、大风出现次数少;多冻土,受风雪影响大等 联系较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适用于地方性道路);经过居民点较少,人口搬迁少 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距离短,工程量小,节省运营时间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加强沿线地区人经济 里程 社会 员、物质、文化交流;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 少穿过自然保护区(重要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技术 2.交通点的区位条件(以港口为例) 思考方向 解决冻土(高架桥)等技术难题 满分术语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陆域条件 地形 用地、港口设备;岩港修筑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泥港修建难度小,但建成后容易淤积 经济腹地 航道 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 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 位于峡湾,背风、避浪 无结冰期,利于常年通航;冬季结冰,不利于通航

水域条件 避风 冰期 (2017·苏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岛港和烟台港港阔水深,浪小流缓,不淤不冻,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天然良港。日照港海岸线平直,浪大流急,但水域深,是我国第二大煤炭输出港。济宁市的煤炭源源不断地通过这里向外输送。

材料二 下图为山东半岛局部区域图。

(1)分析日照港与青岛港、烟台港相比不利的自然条件以及建立日照港的主要目的。 (2)青岛港的腹地比烟台港的腹地广,向西可达郑州、西安,试说明其主要原因。

(3)烟台港与大连港之间早已开通了汽车轮渡,现在又开通了火车轮渡。轮渡与采取卸货中转的方式相比有什么好处?开通火车轮渡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解析:第(1)问,烟台港和青岛港港阔水深,风平浪静,而日照港海岸线平直,风浪大,不利于港口建设。日照港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方便济宁的煤炭外运。第(2)问,港口的腹地大小与港口的等级和服务功能、服务种类有关。第(3)问,轮渡可减少货物装卸次数,省时、省力,可加快货物周转速度,降低费用;开通火车轮渡可加大运载量,降低费用,提高运输速度。

答案:(1)海岸线平直,风浪大,缺乏船舶避风浪的港湾。方便济宁煤炭的外运。 (2)青岛港国际集装箱运输等业务发达,服务功能强。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