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的应用

作者:张昊晴等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利用羊水细胞培养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妊娠中期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方法:1822例高危孕妇于妊娠18~24周在B超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收集20 ml羊水行体外培养,制备胎儿染色体行核型分析。结果:羊水培养成功1806例,成功率99.1%,检出异常核型47例,阳性检出率2.6%。结论:孕中期羊膜腔穿刺术是目前安全、有效、可靠的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方法。

【关键词】 产前诊断; 羊水细胞; 染色体核型

中图分类号 R714.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1-0038-01

羊膜腔穿刺术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产前诊断技术,在孕中期对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能及早发现胎儿异常,作出优生优育指导。笔者所在产前诊断中心总结了近4年来1806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1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行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高龄孕妇(年龄≥35岁),及经优生遗传咨询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高危孕妇共1822例,于妊娠18~24周,实施羊膜腔穿刺术。 1.2 方法

嘱孕妇术前排空膀胱,仰卧位,无菌条件下使用B超仪实时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取羊水20 ml,于1500 r/min下离心10 min,弃上清,用羊水培养液将细胞混匀后分别接种于2个培养基,置37 ℃ 5%CO2培养箱中,静置培养7 d后换液,每天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当羊水细胞贴壁生长旺盛,镜下可见多个克隆时,加秋水仙素收获细胞,常规制片,G显带后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计数30个分裂相,分析3个核型,异常核型增加计数。核型描述遵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2005)。 2 结果

1822例高危孕妇经羊膜腔穿刺术均成功收集羊水,穿刺成功率100.0%,术后随访无一例发生流产及胎死宫内等手术并发症。羊水细胞经体外培养,1806例培养成功,可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培养成功率99.1%。1806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中,检出异常核型47例,阳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检出率2.6%。其中21-三体综合征17例,占36.2%;性染色体异常10例,占21.3%;平衡易位异常5例,占10.6%;其他异常15例,占32%。 3 讨论

出生缺陷主要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两者的共同作用结果,遗传因素所致者约占20%~30%[1-2] ,其中染色体异常是常见遗传因素之一。据报道,我国每年活产婴儿中染色体异常约为0.5%,21-三体综合征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最高,约为1.2‰~1.7‰,其次是性染色体异常,约为1‰~1.11‰[3]。因此,对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能及时终止异常患儿的出生,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产前诊断技术包括侵入性和无创性产前诊断,前者包括经腹羊膜腔穿刺、绒毛活检、脐血穿刺及胎儿镜检查,后者主要是孕妇血清学筛查、影像学诊断技术及新兴的无创产前DNA测定技术。其中,因经腹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操作简便且并发症低,又能明确诊断胎儿染色体核型,检出准确率高(约99%),现已占产前诊断病例的1/4~1/2,故该技术已成为染色体异常发现最经典的方法之一。笔者所在中心建立了较稳定的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技术,对产前诊断中心咨询门诊就诊的1822例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穿刺及细胞培养,检出异常核型47例,阳性检出率2.6%,其中21-三体综合征17例,占36.2%,21-三体综合征10例。

唐氏筛查高危是羊水穿刺诊断的一个重要指征。目前我国已广泛开展中孕期妇女唐氏筛查,唐氏筛查既可减少盲目开展有创产前诊断,又能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理论上可筛查出60%~70%的21-三体综合征患儿。本研究中产筛高风险孕妇中染色体异常检出率36.2%(17/47)。可见孕期产前筛查异常的孕妇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产前诊断。

针对35岁以上高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是必要的,可减少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出生,这也是羊水穿刺及细胞培养的最确切指证。资料表明,本病发病率与孕妇年龄密切相关,随孕妇年龄增高而增加,35岁以上高龄初产孕妇发生率明显较低年龄组高。

稳定的羊水细胞培养核型分析技术能准确地发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其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曾检出1例2N/4N嵌合体核型,后经脐血穿刺诊断核型正常。提示羊水细胞原代培养过程中有嵌合体发生的可能,必要时可进一步行脐带血穿刺检查确诊,以免误诊。 参考文献

[1]唐贵中.我国人口出生缺陷状况及干预措施的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1, 16(7):408.

[2]郑晓英.实施出生缺陷干预战略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1,9(2):77-8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陆国辉.产前遗传病诊断[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9:45. (收稿日期:2012-12-15) (编辑:程旭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