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套教案和导学案2.2.光的量子性

§2.2、 光的量子性

2.2.1、光电效应

某些物质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有电子发射出来,这就是光电效应的现象。利用容易产生光电效应的物质制成阴极的电子管称为光电管。

图2-2-1所示的电来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实验发现了光电效应的如下规律:

?9光电效应过程非常快,从光照到产生光电子不超过10s,停止光照,光电

v EKmV A O I Im2Im1 2 1 v0v O P 图2-2-1

效应也立即停止。

各种材料都有一个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v0。入射光的效率必须高于v0才能产生光电效应;频率低于v0的入射光,无论其强度多大,照射时间多长,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不同的物质,一般极限频率都不同。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可以这样测定,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向左移动,直到光电流截止,读出这时伏特表的读数即为截止电压U。根据动能定理,光电子克服反向电压作的功等于动能的减小,即

eU?12mvm2

实验结果表明,当入射光频率一定时,无论怎样改变入射光的强度,截止电压都不会改变;入射光频率增大,截止电压也随着呈线性增大。这说明,逸

出的光电子的

最大初动能只能随入射光频率增大而增大,与入射光强度无关。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如图2-2-1所示。

在入射光频率一定条件下,向右移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光电流的强度随着逐渐增大,但当正向电压增大到某一值后继续再增大时,光电流维持一个固定图2-3值不变,此时光电流达到饱和。增大入射光的强度P,饱和光电流也随着成正比地增大。如图2-2-1所示。

2.2.2、光子说

光电效应的四个特点中,只有第四个特点够用电磁来解释,其他特点都与电磁场理论推出的结果相矛盾。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光子说,完美地解释了这一现象。

光子说指出:空间传播的光(以及其他电磁波)都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即

E=hv

式中h为普朗克恒量。光子也是物质,它具有质量,其质量等于

m?Ehv?22cc

光子也具有动量,其动量等于

p?mc?hvhv?cc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出:

12mvm?hv?W2

上式称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式中W称为材料的逸出功,表示电子从物而中逸出所需要的最小能量。某种物质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就由逸出功

决定:

v0?Wh

不同物质电子的逸出功不同,所对应的极限频率也不同。

在图2-3中,图线与v轴的交点v0为极限频率,将图线反身延长与Ekm轴的交点对应的数值的绝对值就是W。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恒量的数值,因此,图示电路还可以用来测定普朗克恒量。

2.2.3、康普顿效应

当用可见光或紫外线作为光电效应的光源时,入射的光子将全部被电子吸收。但如果用X射线照射物质,由于它的频率高,能量大,不会被电子全部吸收,只需交出部分能量,就可以打出光电子,光子本身频率降低,波长变长。这种光电效应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当X射线光子与静止的电子发生碰撞时,可以用p表示入射光子的动量,代表散射光子的动量,mv代表光电子的动量。则依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图

p?hvc,所以

2-2-4表示三者的矢量关系。由于

2hv2hv?22h2(mv)?()?()?2?vv??cos?ccc

mv h?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出:

mc2?hv??m0c2?hv

p

p?

式中m0表示电们的静止质量,

图2-2-4

m表示运动电子的质量,有图2-4

m?m0v1?()2c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