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 绪论

1.计算机发展的各阶段,和各自特点。

第一代计算机(1945-1958):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元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4):采用晶体管作为基本元器件,使用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基本元器件,出现了操作系统。

第四代计算机(1970-今):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基本元器件,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微型计算机。 2.第一台计算机:年份 名字

ENIAC: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3.计算机类别:

巨型机 大型机 中型机 小型机 微机 ? 信息与编码 1.进制与转换

(1)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数制: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2)计算机用二进制的原因:①电路简单,易于表示②可靠性高③运算简单④逻辑性强

(3)能用计算机计算器进行进制转换 2.存储单位

(1)位(bit):位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一个二进制位只能表示两种状态,如0、1。

(2)字节(Byte):字节是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一个字节是由八位二进制数组成。1Byte=8bit

(3)存储器容量大小的单位:KB、MB、GB。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4)字(Word):字是CPU通过数据总线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数据的长度。一个字通常由一个或若干个字节组成。字长越长,计算机性能越强。常用的字长:16位、32位、64位等。 3.各种类别数据的存储(特别是英文和汉字) ASCII码:7位→128种

汉字的存储方式,能计算汉字的存储大小。 ? 计算机系统 1.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J. Von Neumann),奠定现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冯·诺依曼在EDVAC设计方案中提出了“存储程序”原理 计算机的三个特征:①基本器件由电子器件组成②具有内部存储信息的能力,内部信息以二进制数表示③运算过程由程序自动控制 2.计算机系统构成

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3.计算机硬件系统五大部分

运算器:负责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控制计算机的其他各部件,并协调它们之间的工作 内存:存储计算机中的数据和程序 输入设备:向计算机输入程序和数据

输出设备:向计算机用户输出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 4.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5.CPU

(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 6.内存和外存

内存直接和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联系,容量小(与外存相比),访问速度快(与外存相比)。 外存={硬盘,光盘,U盘,……} 7.RAM和ROM

ROM:只读存储器,生产时把信息固化在其中,计算机不能修改和写入其中的信息,断电后,其中的信息不丢失。

RAM:读写内存,计算机能修改也能写入信息,断电后,其中的信息丢失。

8.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光笔,触摸屏,条形码扫描仪,扫描仪,话筒,……}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