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等高线是地面上__________相等的___________的连线。 117.地形图测绘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8.在碎部测量中采用视距测量法,不论视线水平或倾斜,视距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 119.平板仪测图是采用_________投影方法和图上图形与地面图形_________原理成图的。
120.若知道某地形图上线段AB的长度是3.5cm,而该长度代表实地水平距离为17.5m,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_________,比例尺精度为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86题)
1. 地面点到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 )。
A.相对高程; B.绝对高程;C.高差 2.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用( )来表示的。
A.地理坐标; B.平面直角坐标; C.坐标和高程 3. 绝对高程的起算面是( )。
A.水平面; B.大地水准面; C.假定水准面
4. 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m,其往返较差为+20mm,则相对误差为( )。
A.0.02/100; B.0.002; C.1/5000
5. 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 )。
A.96° B.276° C.6°
6. 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
A.往返较差; B.相对误差; C.闭合差
7. 坐标方位角是以( )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真子午线方向; B.磁子午线方向; C.坐标纵轴方向 8. 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 )。
A.斜线距离; B.水平距离; C.折线距离
9. 往返丈量直线AB的长度为:其DAB=126.72m, DBA=126.76m相对误差为(A.K=1/3100; B.K=1/3200; C.K=0.000315 10. 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
A.方向; B.高程; C.距离
11. 圆水准器轴是圆水准器内壁圆弧零点的( )。
A.切线; B.法线; C.垂线
12. 水准测量时,为了消除i角误差对一测站高差值的影响,可将水准仪置在( A.靠近前尺; B.两尺中间; C.靠近后尺
)
)处。
5
13.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
A.仪器校正不完善; B.物像有十字丝面未重合; C.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 14. 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 )成正比例进行分配。
A.与测站数; B.与高差的大小;C.与距离或测站数 15. 附和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 )。
A.
fh=h往?h返; B.
fh=
?h; C. fh=
?h-(H终?H始)
16. 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 )。
A.高于前尺点; B.低于前尺点;C.高于侧站点
17. 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其目的是为了消除 ( )的误差影响。
A.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B.圆水准轴不平行于仪器竖轴; C.十字丝横丝不水平 18. 视准轴是指( )的连线。
A.物镜光心与目镜光心;B.目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 C.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 19. 往返水准路线高差平均值的正负号是以( )的符号为准。
A.往测高差; B.返测高差;C.往返测高差的代数和
20. 在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并测得后视点读数为1.124m,前视读数为1.428m,则B点比A点(A.高; B.低; C.等高
21.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特点是( )使视线水平。
A.用安平补偿器代替管水准仪; B.用安平补偿器代替圆水准器; C.用安平补偿器和管水准器。22. 在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时,某一测段按测站数计算每站高差改正数的公式为( )
A. Vi?fh/N(N??测站数); B. Vi?fh/S(S??测段距离); C.Vi??fh/N;
23. 圆水准器轴与管水准器轴的几何关系为( )。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相交
24. 从观察窗中看到符合水准气泡影象错动间距较大时,需( )使符合水准气泡影象符合。
A.转动微倾螺旋; B.转动微动螺旋; C.转动三个螺旋 25. 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 )。
A.看清十字丝; B.看清远处目标; C.消除视差。 26. 消除视差的方法是( )使十字丝和目标影像清晰。
A.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B.转动目镜对光螺旋;C.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 27. 转动三个脚螺旋使水准仪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
A.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 B.提供一条水平视线; C.使仪器竖轴平行于圆水准轴 28. 水准仪安置符合棱镜的目的是( )
A.易于观察气泡的居中情况 B.提高管气泡居中的精度 C.保护管水准气泡 29. 当经纬仪的望远镜上下转动时,竖直度盘( )。
)6
A.与望远镜一起转动; B.与望远镜相对运动; C.不动
30. 当经纬仪竖轴与目标点在同一竖面时,不同高度的水平度盘读数( )
A.相等; B.不相等; C.有时不相等 31. 经纬仪视准轴检验和校正的目的是( )
A.使视准轴垂直横轴; B.使横轴垂直于竖轴; C.使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 32. 采用盘左、盘右的水平角观测方法,可以消除( )误差。
A.对中; B.十字丝的竖丝不铅垂; C.2C
33. 用回测法观测水平角,测完上半测回后,发现水准管气泡偏离2格多,在此情况下应( )。
A.继续观测下半测回; B.整平后观测下半测回; C.整平后全部重测
34. 在经纬仪照准部的水准管检校过程中,大致整平后使水准管平行于一对脚螺旋,把气泡居中,当照
准部旋转180°后,气泡偏离零点,说明( )。
A.水准管不平行于横轴; B.仪器竖轴不垂直于横轴; C.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竖轴 35. 测量竖直角时,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其目的之一是可以消除( )误差的影响。
A.对中; B.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 C.指标差
36. 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其目的是为了消除( )误差对测角的影响。
A.对中; B.照准; B.目标偏离中心 37. 有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若右方目标的方向值 A. ?=
?右小于左方目标的方向值?左时,水平角?的计算方法是( )
?左-?右; B. ?=?右?180???左; C. ?=?右?360?-?左
38. 地面上两相交直线的水平角是( )的夹角。
A.这两条直线的实际; B.这两条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 C.这两条直线在同一竖直上的投影 39. 经纬仪安置时,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 )。
A.竖轴位于铅垂位置,水平度盘水平; B.水准管气泡居中; C.竖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40. 经纬仪的竖盘按顺时针方向注记,当视线水平时,盘左竖盘读数为90°用该仪器观测一高处目标,盘左读数
为75°10′24″,则此目标的竖角为( )
A.57o10′24″ B.-14o49′36″ C.14o49′36″
41. 经纬仪在盘左位置时将望远镜大致置平,使其竖盘读数在0°左右,望远镜物镜端抬高时读数减少,其盘左的竖直
角公式( )
??00?左??左左左A. =90o-L; B. =0o-L或=360o-L; C.
42. 竖直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
A.使度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B.使竖盘处于铅垂位置; C.使竖盘指标指向90° 43. 若经纬仪的视准轴与横轴不垂直,在观测水平角时,其盘左盘的误差影响是( )
A.大小相等; B.大小相等,符号相同; C.大小不等,符号相同
44. 测定一点竖直角时,若仪器高不同,但都瞄准目标同一位置,则所测竖直角( )
7
A.相同; B.不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5. 在等精度观测的条件下,正方形一条边a的观测中误差为m,则正方形的周长(S=4a)中的误差为( )
A.m; B.2m; C.4m
46. 丈量某长方形的长为α=20?0.004m,宽为b=15?0.003m,它们的丈量精度( )
A相同; B.不同; C.不能进行比较 47. 衡量一组观测值的精度的指标是( )
A.中误差; B.允许误差; C.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48. 在距离丈量中,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 )
A.相对误差; B.中误差; C .往返误差 49. 下列误差中( )为偶然误差
A.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 B.横轴误差和指标差; C.水准管轴不平行与视准轴的误差 50. 若一个测站高差的中误差为
A.nm站; B.
m站,单程为n个测站的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
C.
nm站n/2m站
51. 在相同的观条件下,对某一目标进行n个测站的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
A.
m?????/n;
B.
m?????(/n?1)m?????/n(n?1); C.
52. 对三角形进行5次等精度观测,其真误差(闭合差)为:+4″;-3″;+1″;-2″;+6″,则该组观测值的精
度( )
A.不相等; B.相等; C.最高为+1″ 53. 经纬仪对中误差属(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 54. 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
55. 一条直线分两段丈量,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m1和m2,该直线丈量的中误差为( )
2222A.m1?m2; B. m1?m2; C.
?m212?m2
?56. 一条附和水准路线共设n站,若每站水准测量中误差为m,则该路线水准测量中误差为( )
A.n?m; B.m/n; C.m?n
57. 某基线丈量若干次计算得到平均长为540m,平均值之中误差为?0.05m,则该基线的相对误差为( )
A.0.0000925; B.1/11000; C.1/10000
58. 下面是三个小组丈量距离的结果,只有( )组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低于1/5000的要求
A.100m?0.025m; B.200m?0.040m; C.150m?0.035m
59. 对某量进行n次观测,若观测值的中误差为m,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