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作者:侯英杰

来源:《软件导刊》2011年第03期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促进学生个体的积极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应该积极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论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理论依据及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以体现。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学习模式;素质教育;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3-0177-

作者简介:侯英杰(1975-),男,甘肃康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讲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

1 自主学习的基本内涵

“自”即自己,“主”有主宰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对“自主”一词的解释为“自己做主”。自主学习,意即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远程教育学者穆尔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学习者要具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学习的能力。衡量自主学习的3个指标是:学习目标的建立、学习方法的掌握及学习评价的实现。

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上的“坚持学”。

综合上述各种观点:通俗的理解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借助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和媒体资源,通过自我识别、选择、培养和控制的学习过程,主动而又具有主见地进行学习。自主学习的最大特征在于学习者的高度自主性,它要求学习者要具有非常明确的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动机、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学习意识和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能力。自主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2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自主学习的基本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显然,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学习环境最有利于这四大要素的充分构建。

“情境”即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的真实情景。信息技术是创设真实情景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使学习者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协作”与“会话”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指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协作与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谓意义建构是指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3 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

(1)能动性:在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上,由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转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教师由知识的转播者转变为协助者。这种方式的转变,使得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接受更新的知识、观点与思想。

(2)自主性:允许不同的学生沿着自己的途径,按自己的学习速度接受教育与学习,学生们将有机会享受最佳教育的机会,每位学习者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自由地通过计算机在资源库中或网上查找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探究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想相互磨擦、碰撞,这种交流分享了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协作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各个学习者提供了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个学生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每个学生都努力为自己所在的组做贡献,学生之间更多的相互帮助与协作对学生集体观念的形成和视野的开阔打下良好的基础。 4 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思考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学生、教师、学习内容、信息技术,学生在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他们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其一,师生角色的转变,从师生关系来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作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其二,教学过程的转变,上课时教师首先通过电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内容及学习提纲展示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然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进入相关的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最后利用交互式的教学软件进行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其三,教学方法的转变,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创设信息化学习资源,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识的基础,在这种学习的环境下,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

依据上述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主要有:个别化、协作式、探究式等。 4.1 个别化学习形式

个别化学习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实际情况,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等,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行为。 4.2 协作式学习形式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主张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各个任务,学生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4.3 探究式学习形式

探究式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指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情境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在探索学习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还可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