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考试复习题(精华版)

1.请简要概括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是由《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的。基术规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和内部控制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主体地位;评价指引是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的指引;审计指引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执业准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内部控制的目标分为几个层次?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

① 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目标是指内部控制要合理保证企业在国家法律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严禁违法经营。② 资产安全目标。资产安全目标主要是为了防止资产流失。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物质前提。③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目标是指内部控制要合理保证企业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及其他信息。④ 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目标。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是内部控制要达到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标。⑤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也是终极目标。

内部控制的五个目标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目标体系。其中,战略目标是最高目标,是与企业使命相联系的终极目标;经营目标是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与落实,是战略目标的短期化与具体化,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资产目标是实现经营目标的物质前提;报告目标是经营目标的成果体现与反映;合规目标是实现经营目标的有效保证。

3.何为授权审批控制?它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答:授权审批控制是指企业按照授权审批的相关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授权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授权要依事不依人、不可越权授权、适度授权、以监督为保障。审批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不得越权审批,不得随意审批。

4.内部信息传递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答:内部信息传递流程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来确定,其形式千差万别,没有一个最优的方案。一般来说,内部信息传递至少包括信息形成和使用阶段。

以内部报告为例,内部报告形成的起点是报告中指标的建立;根

据所确定的报告指标,确定所要搜集和存储的相关信息;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以一种美观的和可理解的表现形式组织这些信息,形成内部报告;对于形成的内部报告进行审核,如果不符合决策要求,就要重新修订或补充有关信息,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内部报告使用阶段的起点是内部报告向指定位置和使用者的传递;使用者获得内部报告后,要充分地理解和有效地利用其中的信息,以评价业务活动和制定相关决策;与此同时,要定期对企业内部报告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安全性等进行评估,一经发现不妥之处,要及时进行调整。

5.内部监督有哪几种方式?每种方式的监督主体有几个? 答: ( l )内部监督的方式有两种,即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在日常工作中,两种监督方式应彼此配合,以实现最优的监督效果。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日常监督通常存在于单位基层管理活动之中,能较快地辨别问题,日常监督的程度越大,其有效性就越高,则企业所需的专项监督就越少。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2)日常监督的主体一般分为管理层监督、单位(机构)监督、内部控制机构监督、内部审计监督等。董事

>>鐏炴洖绱戦崗銊︽瀮<<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