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七上期末复习专题练习--文言文专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 文言文阅读

第一重点、《三峡》

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

2.了解文学常识。

3、记住课下注释,准确翻译重点句。

4、理解内容,感悟情感,了解写法,体会妙处。

一、按要求默写:

1、文中直接描写山峰极高的句子是 , 。侧面写山山峰极高的句子是: , 。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 , , , 。

5、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 ”写出了夏日水势的浩大,用“ , ”写出了春冬之时江水的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6、作者在写三峡春冬之景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 。 7、郦道元《三峡》引用渔歌渲染三峡之秋的凄凉,侧面表现渔民悲惨生活的句子是:“ . , ”。他与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 , ”意境相似。

8、春冬之时,则 , , , , , ,良多趣味 。

二、了解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 时期地理学家 。他所著《 》即是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著作,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 积累词汇,准确翻译

(一)解释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 ( )( ) 2、重峦叠嶂.,隐天蔽.日。( )( )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 )( ) 4、至于..夏水襄.陵,沿. 溯.阻绝.。( )( )( )( )( )5、或.王命急宣.

( )( ) 6、绝巘多生怪柏 ( )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 ) 8、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 ) 9、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 )( ) 10、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 )( ) 11、属.引凄异(属: ) 1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 )( )

二、翻译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综合演练—— 理解内容,感悟情感,了解写法,体会妙处。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三峡的“山”和“夏水”特点。

2、文章写三峡四季风光为什么要从“山”写起?而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3本文除对三峡山水作直接描写之外,还大量运用了侧面描写,请找出两例分析其作用。

例一: 4、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找出文中写三峡春冬之景的语句,分析这

样写的好处 。 5、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何表达作用?

6、在景物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 原句: 理由2:

原句:

8、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

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50字内)

1

第二重点——《论语》

一、背诵课文,能熟练进行理解默写 (目标1,重点)

1、《论语八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文中的 表达对朋友的欢迎. 引用 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3、孔子告诫我们学习要有正确态度,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正确的态度是 5、孔子教育弟子要虚心好学、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7、“ , 。 ,则不复也。”孔子的这些话强调了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二、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______ 及其 ______的言行的书,与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统称为“四书”。孔子,名_____,字_____,春秋末期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家、________家。他是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三、掌握“说、知、诲、女、为、罔、殆、敏”等实词的意义并翻译句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 )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 3、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 )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5、诲 女知之乎??是知也( )( )( )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 )( )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 )( )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 ) 9、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 )( )( )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四、综合理解运用:

1、孔子告诉我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有:① ;② ;③ 要 ;④要 ;⑤要 ⑥要 。 2、正确的学习态度有① ;② ;③ 要 。 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 、 、 、 和 等。 4、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 ) (2) 温故而知新 ( ) (3)择其善者而从之 ( ) (4) 人不知而不愠 ( )

(5)学而不思则罔( )

5、孔子说要“诲人不倦”,却又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否矛盾?为什么? 6、文中许多地方谈到了学习方法问题,你认为对你启发最大的一点是什么?请谈谈看法?

第三篇阅读《以虫治虫》,回答文后问题。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在画线的文段中该停顿的地方用“//”隔开。

2.解释加点字。

其喙.有钳( ) 岁.以大穰( )悉.为两段( ) 旬日子方皆.尽( ) 3.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相同的两项是( )( )。 A.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级 B.而动如.初 匠师如.其言 C.以.钳搏 以.瓦布之 D.问塔动之.因 其虫旧曾有之.

E.旬日子方皆.尽 人皆.

伏其精练 4.翻译: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5.填空(用原语句填写)。

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 ”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 “ ”说明为数众多,用“ ”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最后用“ ”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四、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文后问题。

1.《梵天寺木塔》选自 ,作者 , 代科学家、政治家。 2.解释带点的词。 患.其塔动( ) 未布.瓦( )贻.以金钗( ) 盖钉板上下弥束..( ) 人皆伏.

其精练( ) 3.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钱帅登之. ( )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匠师如其.言( ) 此.

易耳 ( ) 4.解释句中文言虚词。

于.杭州梵天寺( )贻以.金钗( )但.逐层布板讫( ) 5.“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意思是: 。 6.“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