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级高二第三次周考作文学案

高二第三次周考作文学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3.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5.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立意

(一)深入理解材料

1. 译: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尊重师长,谨慎做人,言而有信,有博爱之心,仁义之德。为人的基本准则做到后,再多读些书。

2. 译: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3. 译:孟武伯问有关孝的事,孔子说:“父母只为孝子的疾病而担心。”(把这种父母对你忧愁的心情用于对待父母,就是孝。)

4. 译: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侍奉父母。就连狗与马,也都能服侍人。如果少了尊敬,又要怎样分辨这两者呢?”

5. 译: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二)审题

本次作文是材料作文。首先整体把握以上材料,也许同学们不能完全理解上面这五则材料,但至少都能看出来这五则材料都在讲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孝”。

唯一不同的是有些在讲什么是孝,有些在讲如何做才算真正尽孝。用心点的同学即使一点思路也没有,也会发现我们这几则材料实际上已经给大家提供了思路。所以,本次作文想要写跑题,实在是难之又难,可我们仍有一部分同学思维“与众不同”。(详见下文跑题立意)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所以一些同学把孝理解为对祖国,对老师的行为实在是不合适的。 二、本次作文存在的问题

(一)审题不到位,没有分析出准确立意。跑题立意的有:《事物有多种看法》、《多角度思考》、《灵活变通,才是王道》、《中国传统文化》、《因材施教》……。这些跑题立意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没有抓住材料里的最关键的共同信息。 (二)无典型素材,通篇都在讲道理,内容空洞。

(三)有素材,但对素材记不准确,要么记不准人物名字和身份,要么把一个人做的事安到另外一个人身上。还有些是自己编造素材,随便编一下周围的人是怎么尽孝,这样的素材是没有说服力的。

(四)卷面脏乱差,字迹潦草。错别字过多。 三、好题目集锦 《无孝难自立》、《恩于心,孝于行》、《养而敬为孝》、《百善孝为先》、《心孝,真孝也》、《孝,存于心,表于行》、《生之有日,孝则无尽》、《让大孝之花世代盛开》、《怀感恩心,行孝顺事》、《三尺春晖,以何报之》、《君子当以孝立世》、《孝,天下所共传宝也》、《不孝何以立》 四、好结构 (一)孝在于礼;孝在于敬;孝在于心。

(二)长幼有别乃孝之根本;以礼相待乃孝之含义;敬重如实乃孝之精髓。

(三)百善孝为先,有孝才成仁;百善孝为先,有孝才成名;百善孝为先,有孝才成功。

(四)孝德——礼仪周全;孝德——忧虑父母;孝德——敬重尊重。 (五)孝,乃立人之本;孝,乃社会之根;孝,乃建国之基。

(六)父母之命,必当从之;父母有疾,必当侍之;父母不快,必当乐之。 (七)尊敬是一种孝;礼节是一种孝;分忧是一种孝。 (八)孝是尊重;孝是陪伴;孝是沟通。 五、素材积累

【二十四孝故事】(部分) 1、汉文帝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

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董永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帝之女,天帝之女为他抵债赎身。

3、黄香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4、王祥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5、朱寿昌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5朱晓晖——最孝女儿 朱晓晖,女,黑龙江绥芬河市民。

朱晓晖的父亲在 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

朱晓晖曾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诗歌在全国获得过很多奖。父亲生病前,她喜爱读诗、写诗;而现在她看得更多的是医学护理和养生方面的书籍。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瘫痪的毛病,腿脚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晓晖几乎每天都要给他擦洗身体。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卧床12年都没有得过褥疮。但常年的操劳,使得才41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

维持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老人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父亲治病的开销不能省,朱晓晖就只能去市场里捡人们不要的菜给父亲吃,自己则用咸菜就着米饭度日。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朱晓晖一直努力让父亲生活的更舒适些。老人因为心疼女儿,常常痛哭。

除了每天照顾父亲的起居外,朱晓晖在周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三四个“债主”的孩子补习。对于别人的帮助,朱晓晖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朱晓晖的颁奖词: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你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着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你病重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之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她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

孟佩杰有着一个不幸的童年: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重病,无奈将她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去世,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讯。8岁的孟佩杰开始为生计而操劳,承担起侍奉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两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洗漱梳头、换洗尿布、全身涂抹药膏。孟佩杰就这样一直悉心照料养母,不离不弃,直到考上大学还是如此。2012年,孟佩杰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北大拒收“不孝生”

北大列出的不得被推荐的四条“高压线”中,其中第一条就是“不孝敬父母”。北大拒收“不孝生”的新闻刚一传出,立刻引发了诸多争议。许多人为新规叫好,认为百善孝为先,此举应该大力推广。某中学校长说:“优秀的成绩固然重要,但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全人格的人,那么教育就是失败的。”然而,也有人担心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考核最终会流于形式,达不到什么实际效果。

公务员廖天野殴父

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没想到得到的竟是身为公务员的儿子的辱骂和殴打。这名殴打父亲的儿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廖天野,深圳市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职员。对于记者“为何要打父亲”的提问,廖天野以“家庭矛盾”四个字回应。

热点词——代孝

日本人忙忙碌碌,要抽空回家看望父母,好好陪他们吃一顿饭也难;然而,只要肯付钱却不难找人来充当孝子孝女。日本有各种各样的代理业,最常见的就是代办留学和旅游签证手续,还有专为喝过酒的人把车开回家的“驾驶代理人”。随着日本老龄化社会的出现,不久前代替人们行孝的“代孝”业也随之崛起。

评点:代孝,不是稀罕物。宋丹丹和赵本山《再聊十块钱》的那个小品,就算是代孝。现代人忙啊忙啊,又想尽孝又没有时间,只好找人代替。但是,生活不是小品,父母们会喜欢这样的代孝吗?当尽孝都要找人替代的时候,忙又有什么意义?又有多少人伦美德被“忙”所扼杀? 六、范文举例

孝兮孝兮“敬”为先 1729班 时朝帝 (55分)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飞鸟过往间,生生灭灭。千年的过客撷来冷月吐织馨香的丝绢,擦亮世人迷离的双眼,找寻自古以来难以磨灭的“孝”,但孝之为孝,何为首要?“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如是说。是了,孝还应以一个“敬”字为先。

敬爱是“孝”的拄杖,有其方能直立行走。古往今来,对父母的尊敬无疑是孝的首要体现,汉武帝推行孝廉,天下百姓以礼敬父母,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晋朝的李密本可开官授迁,“一朝权在手,便把令行来”的威福近在咫尺,满足祖母刘的荣华富贵也无需担忧,但其更想满足祖母刘精神上的需求,“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作《陈情表》,体现其对祖母的敬爱,使得李密得以在历史的笔触中持久绵延的绚丽。因此,敬是孝的基础,是孝的拄杖。

敬爱是“孝”的舟身,承其方能善摆于江河。那是一个乱世,而乱世中的女人大多

如同秋风落叶一般,在一片萧瑟与寒冷中消逝。在那个“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时代,蔡文姬更像是盘桓在历史上空的裂帛之音。父亲在自己早年时逝去,而自己又像浮萍一样于战火中身处异乡。不能尽自己本该的孝义,却可以通过对父亲的“敬”来完成,即继承父亲的信仰,博闻强识,千卷诗书不辱父亲“东汉大家”的盛名。因此,蔡文姬在那个时代,化苍穹为素笺,取落雨为浓墨,唤长风以为笔,力透纸背,让父亲的英明永存。直到现在,我们亦在顶礼膜拜那些宛如来自九天之外的诗调婉转着丰腴的敬爱,即便会有难诉的悲怆在历史的盘桓中浓郁,却也体现了“敬”在孝中的重要意义。

敬爱是“孝”的火光,有其方能明亮绚烂。满足父母的物质需要是大多人都能做到的,但“孝”若没有了以“敬”为关键的强韧纽带,那么本来最单纯的孝也会丧失其绚霞般明亮的初心。古来圣贤皆以礼敬父母,而往往与父母相悖,令他们无言的并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以“敬”为首要的精神上的欣慰。即使贫穷孤苦,亦或是风雨如磐,命途多舛,若能以“敬”字相依,其孝的程度远比锦衣玉食深,其更加绚丽。曹丕继父之遗志完成朝代更替的使命,其体现的无非是一个“敬”字。

且夫人俯仰于世,是要做一个循规蹈矩,仅仅是“养”的孝者,还是一个“以敬为先,承其孝义”的孝者,则很显然了。“敬”是平如明镜的清潭上一点动人的涟漪,可正是这点涟漪使得“孝”的圈圈纹纹无限扩散。是了,孝应以一个“敬”字为先。

百善孝为先

1711班 李文韬 (52分)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先哲的话仍回荡在我的耳边,时刻提醒着我们百善孝为先。

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都曾经向孔子问孝,而孔子的回答概括起来便是以行养父母,以言顺父母,以心敬父母。

孝不是一张空头支票

你是否还在寻找着孝敬父母的好事,你是否还在关注着荧幕上的模范孝子,你是否将自己的孝落到实处?生活中有不少人为别人的孝而感,并暗下决心做一个孝顺的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压力,当日的决心已经变成了今日回应父母的一句“我忙着呢,回去干什么?”中国的百善之首“孝”,如今已经成为子女付给父母的一张“空头支票”。究其根源,孝在人们心中只是一个选择,而不是担子肩上的责任。作为子女,我们的孝应当兑现为以真实的行动来供养父母,孝敬父母,做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孝,不是一味叛逆和抗拒。

青春期,是叛逆的高发期。天知道有多少青少年因为意见不合而干出离家出走的傻事,孝,不只要以真实行动孝敬父母,还在于不用言语顶撞父母。父母养育了我们,更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意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他们自己验证过的,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宝贵的经验,而不是我们眼中早已过时的想法,因此,孝敬父母,从不顶撞父母开始,要知道,顶撞父母在古代可是被视为大不敬的。孝,从“无违”做起。

孝 ,是源于内心的尊敬。

如今的孝,首先是要做到供养。可犬马之类,我们亦可做到供养,假若不做到内心的尊敬,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应做到感恩、尊敬,父母拉扯我们长大,我们应做到感恩、尊敬,而要做到这样,首先要知道父母对我们的好。我的父亲,由于工作原因,每次来看我,都需要经历两个小时的车程,而由于返校的时间,他大约只能跟我待30分钟,他时常答应我不再费事赶来,可我总能如期在校门口“偶遇”他,因此,我发自内心的孝敬、感恩、尊重我的父母,做到以心敬之。

百善孝为先,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我们把孝当做一种责任,以身行之,以言行之,以心行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