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少数民族 人。上学期本班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正常,学生在计算能力上提高了不少,学生的数学成绩有较大的进步,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总之上学期本班数学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上学期期终素质检测情况如下: 参考人数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2.“图形与几何”领域
“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教学圆的知识,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应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总分 平均分 0-59 60-79 80分以上
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综合与实践”领域
“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本单元在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教学方程的知识。包括方程的概念、解方程的方法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大块具体内容。
方程是小学数学代数初步知识的主要内容。数学学习从算术范围跨入代数范围,是一次十分重要的飞跃。算术用数字符号表示数量关系,代数用字母符号表示相等关系,两者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一方面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在初学方程阶段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 ,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教学难点: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 ,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数量和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将两个事物的数量和变化情况进行比较。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不仅要使学生掌
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1、能够看懂折线图中的数据内容,并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能够在提供的方格纸上画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态势。 教学难点:能够在提供的方格纸上画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态势。 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
这部分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逻辑关联,有序地展开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在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和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与公倍数的方法。
2.掌握5、2、3的倍数的特征。
3.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能够根据概念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 数。 4.在认识质数与合数的基础上,认识质因数并学会分解质因数。 教学难点:
1.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能够根据概念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 数。 2.在认识质数与合数的基础上,认识质因数并学会分解质因数。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第二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教学重点:
1.要在分数与除法之间建立联系,实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要利用分数单位,从真分数推理出假分数,联系整数或带分数感受假分数的数值。
3、理解分数性质的内容,并且和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建立对应关系。 4、应用分数性质进行分数大小比较以及约分和通分,为以后的分数计算作准备。
教学难点:
1要利用分数单位,从真分数推理出假分数,联系整数或带分数感受假分数的数值。
2理解分数性质的内容,并且和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建立对应关系。 3应用分数性质进行分数大小比较以及约分和通分,为以后的分数计算作准备。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十分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教学重点:
1.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重点是先通分,即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2.能够正确、合理地应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知识,包括计算法则、运算顺序、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灵活开展计算活动,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明确整数加法运算律、减法性质在分数加、减法里仍然适用。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合理地应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知识,包括计算法则、运算顺序、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灵活开展计算活动,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教学圆的知识,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应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
教学重点:
1.通过认识圆的各种活动,逐渐形成圆的概念,体会圆的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得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图形的等积变换,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利用公式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难点:
1.通过认识圆的各种活动,逐渐形成圆的概念,体会圆的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得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图形的等积变换,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利用公式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删除用 “倒推“ 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删除用 “倒推“ 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考虑到上述具体学情,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尝试从策略角度重建相应的认知结构,体会转化的策略能够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从而使原有的相对模糊的认识趋于清晰和明朗,使原本相对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具一般意义。
教学重点:
1.利用图形的转化,联系曾经进行过的转化活动,感悟转化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2.借助图形直观,寻找转化的方向与方法,能应用转化策略解决更多的问题。
教学难点:
1.利用图形的转化,联系曾经进行过的转化活动,感悟转化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2.借助图形直观,寻找转化的方向与方法,能应用转化策略解决更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