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革命从改变思维开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经济革命从改变思维开始

作者:李跃华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第03期

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竭力推动美国重新繁荣制造业,美国实业“空心化”现象并未得到显著缓解,金融危机仍是笼罩在美国大地上的浓重“雾霾”。尽管欧洲各国采取各种措施,仅仅是舒缓了纠缠日久的“债务危机”,欧洲仍未找到走出危机、开创未来的新型道路。受此世界两大发达经济体影响,已联成一体的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世界不同地区经济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向目前仍是迷雾重重。与此同时,上个世纪科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异常频繁,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环境破坏现象尤为严重。笔者写作此文的同时,雾霾弥漫在中国中东部各大中城市,恶化了空气,影响了环境和人类日常生活、工作。

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走入阶段性的“困境”。如何走出这个困境?里夫金给出了答案,以新能源和互联网结合为基础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并且书的副标题是“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通读本书,感觉里夫金的这一论述主要是基于人类活动发展的历史,以及当下科技发展的现状,提出的一个大胆设想,并且得到初步实践证实。他在书中论述的“革命”,主要指通信与能源领域相结合产生的革命。在笔者看来,其之所以新颖并且引起众多思考和议论,恰恰在于其对未来发展路径的革命性思维。

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证实,改变世界往往首先要改变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突破,往往是从思想领域的革命开始。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前,通过文艺复兴、德国宗教改革、法国思想启蒙,欧洲社会从思想家到普通民众,对人的主体性认识突破了以往旧宗教哲学思想的束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那时的思想氛围中,对人类社会的活动能力产生了高度自信,认为世界和环境是可以被开发和改造的。也正是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技术创新不断发生,人类“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最终爆发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 正如里夫金在书中所说,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社会发展依赖于号称“精英能源”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这些能源的生产地点是局限在特定地区,生产方式是挖掘开采,故需要政府派出武装力量占领、抢夺和保卫,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地缘政治运作,此外,还需要集权、自上而下命令的控制体系,也相应产生了高度集中的大公司“筒仓模式”式的封闭控制、垄断能源行为。这种模式有利于集中资本,促进当时的资本主义发展。

但是,这种模式发展的代价就是环境受到破坏,资源不断被开发殆尽。当自然被破坏到一定程度,自然就变成了人类社会发展最大的敌人。甚至,在工业革命前的人类社会发展中,那种把自然当做开发利用“资源”的世界观,也终将受到自然的惩罚。这一点,里夫金在书中提到了多处例子。现在的环境问题不说,像我们比较久远的古罗马的衰亡,里夫金竟然从他们的活动超出自然承载能力角度分析其衰亡,实在值得读者深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来看,这种对人类活动能力盲目自信、把自然当做对立之物的思维指导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走入困境,急需我们探索新路。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里夫金给出了一条未来发展新路的设想。他提出了重在分享、民主的分散式能源生产与共享模式设想,其主要内容是民众可以借助新兴能源生产设备个体发电,制造能源原料是随处可见的太阳光、风、地热、生物能,甚至是废物垃圾等,都可以用来发电。用不完的电可以集中到能源互联网中互通有无。因为原料无处不在,所以能源生产突破了地域限制;因为原料的可再生性,能源制造也就具备可持续性,并且把自身行为融入到自然中去。

当然,里夫金也指出,这种设想的成功建立在新通信技术与新能源生产系统革命的成功结合基础上。并且,里夫金在阐述此革命内涵时,不是就模式谈模式,而是始终强调了分享、合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圈意识,他指出要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共同生活在一个生态系统,未来要坚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