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专版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题型复习四实验与探究题习题

题型复习(四) 实验与探究题

题型之一 物质组成成分的探究

1.(2018·昆明)我国西北地区有很多咸水湖,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某盐湖附近的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小伟同学取该湖盐样品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湖盐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冬天捞碱的“碱”指Na2CO3,夏天晒盐的“盐”指NaCl。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Cl

猜想三:Na2CO3和NaCl 【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一 实验操作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稀HNO3 ②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硝酸银溶液__ 实验现象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结论 ①猜想__二__不成立 实验二 ③__产生白色沉淀__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该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伟同学再取该湖盐样品10.00 g做了如图所示的补充实验。

(1)反应结束之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装置D中__。 (2)装置A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__2NaOH+CO2===Na2CO3+H2O__(用方程式表示)。

(3)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0.44 g,则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10.6__%(结果精确到0.1%)。

2.(2018·大理祥城一中三模)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装有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的成分猜想和成因分析。 【作出假设】

猜想一:白色粉末可能是CaCO3,原因是石灰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猜想二:白色粉末可能是(1)__Ca(OH)2__,原因是溶剂蒸发,溶液中的溶质结晶析出。

猜想三:白色粉末可能是(2)__CaCO3、Ca(OH)2__,原因是溶液部分变质,以上两种成分都有。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为了得出较严谨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 实验一 实验操作 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剂 取上述试管中残留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白色粉末 中含有(3) __Ca(OH)2__ 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 实验二 (4)__产生气泡__ 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5)__三__正确。 【扩展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同学们提出了保存、使用易变质溶液的几点建议,其中不合理的是(6)__C__。

1

A.密封保存

B.使用前临时配制 C.禁止使用该试剂

3.(2015·云南)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其组成,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NaCl、BaCl2溶液呈中性,经过思考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CuSO4和Na2SO4__;可能含有__NaOH__。

(2)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__+__BaCl2===__BaCO3__↓+2NaCl__。 (3)为了最终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还需要对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I:Na2CO3 猜想Ⅱ:NaOH

猜想Ⅲ:Na2CO3和NaOH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无色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②在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__酚酞____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结论 猜想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得出结论】白色粉末的成分是__Na2CO3、BaCl2、NaOH__。

4.(2018·昆明一中二模)小军家的下水管道堵了,爸爸买回一种“管道通”,使用后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了。小军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的物质成分。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主要内容如下:

(1)下水管道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为银灰色固体,铝粉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2Al+6HCl===2AlCl3+3H2↑__。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

【猜想与验证】小军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1)猜想: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①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②将适量白色固体颗粒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2)猜想: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2

实验现象 __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__ 试管外壁发烫 羊毛线逐渐消失 实验操作 ①按照下图安装两套仪器 实验现象 ②一套仪器中加入银灰色粉末和稀盐酸;另一套仪器中加入银灰色粉末和__氢氧化钠溶液__ ③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持续冒出时,分别收集1试管气体,验纯 ④在导管口点燃气体 都产生大量无色气体,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__听到爆鸣声__ 火焰颜色为__蓝色__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反思】①老师告诉小军,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非常相似。要确认猜想(1)是否正确,还需要学习如何检验钠元素的存在;

②根据本实验分析,使用“管道通”时,应注意的事项有__防止管道通和皮肤接触__(填一条即可)。

5.(2018·青岛)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准备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未盖瓶塞且标签破损的溶液(如图),他们决定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获得信息】

(1)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2)实验室里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通常使用橡胶塞。

(3)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猜想二:碳酸钠;猜想三:碳酸氢钠。 【实验探究】

(1)小军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_气泡__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或者是__碳酸氢钠__。

(2)小军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__白色沉淀__产生,进而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 (3)小华认为小军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露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也生成碳酸钠__。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4)取小军第二次实验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的原溶质是__氢氧化钠__。

【探究启示】实验中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__应立即盖好瓶盖__。

题型之二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