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文库(www.31doc.com)*电大考试*
一、解释概念
1、信息: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过程以及关于这种状态和过程的认识;它的作用在于消除观察者对相应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它的数值则以消除不确定性的大小或等效地以新增加知识的多少来度量 2、数据:数据就是客体属性的记录。 3、信源:信源就是信息发生的来源。 4、信道:信道系指传递信息的通道。
5、信宿:信宿就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叫做信息接受源。
6、自然信息:自然信息是指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各种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的物理信息。
7、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为了生产,生存和社会发展而收集,处理,存储和利用的信息。
8、价值链:是指任何一个企业均可被看作是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为所构成,这些行为对应于物料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流动过程,即物料在企业的流动过程。
9、供应链管理:就是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环节包括定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等。 1、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元素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子系统:在同一个系统中相对来说联系更为密切,或者说为完成某种局部功能而结合在一起的元素所构成的系统,称为系统内的子系统。
3、环境:系统之外的一切与系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的元素所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的环境。 4、适应性:就是指系统能够吸收外界有利因素,抵御外界不利因素以保持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的能力。
5、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能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也就是说,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要素组成的能够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6、系统输入:是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影响和作用。 7、系统输出:是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8、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和仿真技术为手段,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人一机交互信息系统。
1、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人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和创造过程之后以符号形式储存在一定载体(包括人的大脑)上可供利用的全部信息。 2、信息资源管理:就是通过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对企业内的所有信息,数据,计算机网络以及各种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全面管理的活动。 3、数据资源管理:数据资源管理是指对数据资源分类,组织,编码,储存,检索和维护。
4、信息战略:就是将具有经济价值的信息,信息基础设施和人的因素等三个信息资源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予以充分运用的经营计划。
5、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能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一机系统。
6、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以应用计算机辅助决策过程和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技能为目标,辅助或支持管理决策者采用数据和模型,来解决非确定性,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的一个计算机系统。 7、基于知识系统:基于知识系统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分支。
8、数据库:数据库是一个通用化的综合性数据集合。它可以供各种用户共享,且具有最小冗余度和较高的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9、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与时间相关的,不可修改的数据集合。 10、数据冗余:数据冗余是指数据间的重复。
11、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性是指在对数据结构的更改可以相对独立于应用程序。
1、企业系统规划的方法:传统方法有数据法,职能法和组织法;现代方法有自顶向下法,自底向上法,关键成功因素法,企业系统规划方法。
2、自顶向下的规划方法:其方法的特点是“分而治之”,其基本出发点是研制企业中的信息流模型,并根据这种模型研制管理信息系统。
3、自底向上的规划方法:其方法的特点与自顶向下法正好相反,它不是从整体出发将问题分解开来,而是从基本模块出发,从基层做起,逐步构成整个系统。
4、数据设计:主要是数据库与文档结构设计,结果是产生以下描述细节的数据字典:需要在拟建的信息系统中保存信息的实体特征与属性;实体之间的想许关系;为保存每一实体所需的专门的数据元素;控制每一数据元素在信息系统中土和被区分的完整规则。 5、过程设计:是软件资源的设计,即信息系统所需的程序与软件,主要研究对购买软件包或开发的程序的各组件的详细说明。 1、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是以系统的逻辑功能设计和数据流关系为基础,根据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借助于标准的设计准则和图表工具,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反复,逐层把系统划分为多个大小适当,功能明确,具有一定独立性,并容易实现的模块,从而把复杂的设计转变为多个简单模块的设计。
2、“类”:对象的集合就是类。类是所有相似对象的状态变量和行为构成的模板。包含标识、继承、数据结构、操作和接口。 3、消息:对象之间的相互合作的机制叫做消息传递。所传递的消息实质上是接受对象所具有的操作/方法名称,也包括响应参数。 4、标识:即是对象的名称,用来在问题域中区分其他对象。
5、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就是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技术,是系统开发工具与方法的结合,它强调的是解决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效率问题。
1、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管理的理论和系统方法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旨在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
2、逻辑模型:是从抽象的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待系统所形成的形象,从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需求的角度提出系统功能方案。 3、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考虑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技术设备来实现系统功能的模型。
4、外部项:外部项又称外部实体,是指不受系统控制,在系统以外的事物或人,它表达了目标系统数据的外部来源或去处。 5、数据存储:数据存储在数据字典中只描述数据的逻辑结构,而不设计它的物理组织。
6、模块:模块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能完成某项动作的一组程序语句(或描述),具有输入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环境,内部数据四种属性。
7、模块耦合:是指一个系统内两个模块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8、模块聚合:是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紧凑性标志,体现整体的统一性和模块功能专一性的程度。 9、代码:代码是由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用来表示处理对象的一组符号。 10、输入设计:为系统所必须的原始数据的输入方法的设计。
11、输出设计:是根据用户的需要,对信息处理的结果输出的设计(包括信息的显示,保存和查询等) 12、模块调试:是指对由若干个程序组成的某一功能模块进行的调试。
13、系统调试:系统调试也称为总调或通调。它是在子系统调试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的调试工作。 1、信息安全:涵盖了人工处理信息和自动处理信息的安全网络化和非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安全
2、信息系统安全:是确保信息系统结构安全,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元素安全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安全技术、安全服务和安全管理的总和。 3、系统安全技术:是指通过对信息系统安全组件的选择,使信息系统安全组件的软件工作平台达到相就在的安全等级,一方面避免操作安全组件的软件工作平台达到相应的风险,另一方面防止任何形式的非授权行为对信息系统安全组件的入侵或接管系统的管理权。 4、计算机犯罪:包括故意偷窃或毁坏数据,使系统不能正常实现其服务功能;或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等进行非法的活动。 5、黑客:是人们对那些利用所掌握的技术未经授权而进入一个计算机信息网,以获取个人利益、故意捣乱或寻求刺激为目的人的总结。 6、计算机商业间谍:计算机商业间谍主要是通过利用相同的平台和软件产品的通用性,直接进入商家的电脑获得包括企业经营战略计划、销售数据、产品配方甚至秘密的信件、备忘录等等。
7、系统授权:是鉴别所有进入系统的用户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手段,是保证系统安全的重要条件。
8、数据加密:就是按照预先约定的变换规则(加密算法)对需要保护的数据(明文)转换,使其成为难以识读的数据(密文)。
9、白盒子:在已知产品内部活动方式的情况下,测试产品的内部活动是否都符合设计要求。白盒子测试通常要由软件编程人员自己来做。
10、黑盒子:黑盒子测试模式是在已知产品的功能和预期要求的情况下,测试软件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黑盒子测试由软件质量工程师完成。
1、管理:为了实现某种预期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各种资源,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好的或最大的产出。
2、管理信息:对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收集的数据经过加工处理,给以分析解释、明确意义后,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资料。 3、信息流:它既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表现与描绘,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它“流”运行的重要资源。它是企业的神经。 4、企业信息化:就是说要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这一企业和其他组织或单位之间都能够进入广泛的信息网络系统。用现代信息手段改造传统管理方式,创造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5、事务处理系统(TPS):在事务发生过程中帮助人们对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的信息系统。
6、管理信息系统(MIS):其目标是为一个组织的作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每个管理信息系统都把日常业务处理作为它的一个功能,或从事物处理系统及其他环境中选择数据,经过加工分析,变成对管理有用的信息。
7、决策支持系统(DSS):它以计算机和仿真技术为手段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 8、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专门知识与经验的计算机系统,作为人工智能的一种技术,把某一领域内的专家们的知识提炼出来建成一个知识库,以解决该领域的有关问题和决策。
9、诺兰模型:是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提出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他认为任何企业在由手工信息系统向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的道路和规律。分为初级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等6个时期。
10、信息化:在以在电子计算机为主要通讯技术手段的信息社会里,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递、接收与利用已经达到超越时空的网络化、国际化。所谓超越时空,就是指信息的传递与接收既不受国界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的限制。 二、填空题
1、信息是信号或符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2、信息资源是含有信息内容的信号和符号的综合。 3、信息构成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信源、信道和信宿。 4、信息构成的功能因素有编码、译码和信息反馈。
5、信息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资源,可以为人类社会所共享,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6、对于某些失去原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人们的加工整理而得到新的价值或信息,这就是信息的可再生性。
1、在同一个系统中相对来说联系更为密切,或者说为完成某种局部功而结合在一起的素所构成的系统,称为系统内的子系统。 2、所谓整体性就是指系统中的各个元素不是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有机的组成一个整体。
3、关于系统的结构问题,应当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一要看到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二要分析系统的行为与设定的目标之间一致与否。
4、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产生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三个阶段。
5、从信息系统对信息处理过程来看,可以把信息系统看作是由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行为部件构成的。 1、一般来说,企业资源包人\\财\\物和信息四种,这四中分为物理资源和概念资源两大类。
2、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一是信息系统的发展走向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二是解决企业内部由于数据重复而导致的各种问题的根本途径三是取得企业创优的有力手段。
3、信息资源应当包括以下三个要素具有经济价值的信息本身、作为企业神经系统所必备的基础设施和人的因素。 4、数据管理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标准化、数据库的定义、制定代码体系和数据的安全保护。 5、数据库概念的基本目标是减少数据冗余和增加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6、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管理这所面临的决策问题可以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三种决策问题。 1、决定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与失败的最主要的因素是非技术因素而非技术因素中最关键的是用户。
2、“领导挂帅,思想在先”原则的着力点是不仅在于领导的亲自参与与观念的转变,而且还在于以下三点:领导者应当给予资金支持,领导者应当积极的给予人力支持,领带者应致力与部门之间,各种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 3、传统的制定开发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有数据库法,职能法和组织法。 4、定义数据类的途径有两个:实体法和功能法。
5、解决信息系统的“做什么”的问题,是系统规划阶段的基本任务。 6、系统设计阶段是将逻辑系统转变为物理系统的过程。
7、根据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内在规律,可将信息系统开发分为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等五个阶段。 1、开发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管理品质 2、结构化系统分析是面向功能的方法,它是目前最成熟、运用最广泛的系统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