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知情权与国家公共安全
在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社会生活中突发性公共事务危机的内涵与外延均发生了变化,已经成为任何国家或政府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近期发生的SARS事件,不仅是一次恶性疫病的传播,而且是一次全球性公共事务危机,对我国政府治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 一、 国家公共安全
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是指国防安全和外交安全,如今在很多国家提出“国家公共安全”和“国家政策安全性”的概念,是对延伸了的“国家危机”概念的反映,旨在充分认识社会稳定、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影响,而后者的威胁则更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纷纷把持高不下的失业率视为危及国家公共安全的因素,并加大力度解决这个问题。
最近发生的非典疫情,表面来看是个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但它对交通运输、教育秩序、商品零售等领域也产生了巨大冲击,其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将对社会稳定构成显性威胁和隐性威胁,从国家安全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并不为过。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搞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直接关系国家利益和我国国际形象。全国上下必须进一步动员起来,坚决打好同非典型肺炎疫情作斗争这场硬仗。”这就是动员全国人民开展人民战争的号令。 那么,在这场维护国家安全的战役中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将扮演什么角色呢?(1)维护国家公共安全的责任主体应当是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正如百姓之言,非典事件不仅是一场阵痛,它考验着一个民族和政府的能力;(2)政府必须承担前线指挥者和后方担保者的角色。这时候,只有政府才能将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置于首位,拨付救济基金、控制药品价格、调整政府人员、适时发布隔离命令等,这都表明了政府防治非典的角色和能力。 在危机关头最需要的两个因素是团结和纪律,团结就是力量。在美国炭疽病案中我们看到,从2001年10月15日上午9:45分,美国国会大厦工作人员打开了一封含有炭疽病毒的信件开始,国家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包括数据管理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微生物学专家、沟通专家等)组成的快速反应小组立即奔赴突发事件现场,为州和地方提供应急支持。在整个炭疽袭击的应对过程中,联邦、地区、州、和地方努力保持高度协作和沟通,多个系统在同时协同运转。国家卫生服务部门通过CDC为州和地方卫生部门提供9.18亿美元的资助,以提高整个纵向应对系统预防公共卫生领域的恐怖袭击、提高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整体能力。但是,团结来自一致的利益和目标,它只能建立在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危机事物取得共识的基础之上;纪律是人们共同行动的规范,它建立在完善有效的法律体系和执行机制的基础之上。总之,国
家团结有赖于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正如有人在网上说,政府,给民众更多信心;民众,给政府更多信任。
在危机中的每个公民和社会组织不但要理解政府的作为,更应积极地配合政府,把整体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放在首位,把国民的安全感视为最高的价值选择。例如,北京市及时公布了医疗保险基金针对非典感染者的支付方案,医疗保险基金不是政府救急基金,是参保企业和职工的缴费基金,其支付额也有封顶线规定,北京市的规定体现了医疗保险基金的互济性,基本解除了非典感染者的后顾之忧,这就是北京市全体参保企业和职工为战胜非典作出的贡献。
二、公民知情权
知情权,即与事相关者了解事物真情的权利。知情权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已经被很多国家写进宪法和法律。因为,(1)在宪政时代,政府不全能而只负有限责任,公民和法人也是权利主体,遇到危机政府一定要开诚布公地与公民共度难关;(2)在信息多元化时代,政府没有能力封锁信息。
在危机关头谈知情权更容易理解其深刻含义。国家团结有赖于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信任是在相信基础上的认同,即公民相信政府并同政府保持一致的行动。因此,政府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就必须保证在第一时间里对外公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