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淋巴等

.三者关系:血浆 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组织液 淋巴 ↑ 淋巴循环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水(90%),蛋白质(7%-9%),无机盐(1%),剩余部分为血液运输的物质,如各种营养物质(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主要为Na+、Cl-。 37℃时,人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注意:渗透压即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

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4、总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稳态调节机制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内环境稳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规律

(一)内环境成分辨别

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属于外界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血浆中的血细胞、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以及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如血红蛋白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2.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 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内负外正;兴奋时内正外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4.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① 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 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细胞体或树突的膜

②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是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单向传递。

③ 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5. 人脑的高级功能

1、高级功能: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人类的听、写、读、说。与大脑皮层的言语区相对应。

3、言语区:① S区受损伤:“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说话,不能用言语表达思想。 ② H区受损伤: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③ W区受损伤: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④ V区受损伤:此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

4、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可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a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b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第二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激素调节

(一) 激素调节的发现 1、实验:稀盐酸 混合研磨 提取液 注入 静脉 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小肠粘膜

2、结论:激素调节:指由内分泌器官(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3、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① 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②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