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实混凝土暂行技术标准

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

7.1 一般规定

7.1.1 应根据设计要求、灌注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会同设计、监理各方,共同制定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7.1.2 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包括自密实混凝土的搅拌、运输、灌注、养护和拆模等。根据交通运输条件,采取不同的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方案。

7.1.3 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试灌注,并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现场揭板质量检验,验证并完善混凝土的灌注施工工艺。

7.1.4施工和监理单位应确定并培训专门从事自密实混凝土关键工序施工的操作人员和试验检验人员。

7.1.5 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检验,发现与规定不符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按规定作好记录。 7.1.6 应明确施工质量检验方法。质量检验方法和手段应符合本技术要求的规定以及国家和铁道部的相关标准要求,检验结果应真实可靠。

7.1.7 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以及施工管理要求,在施工现场建立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

7.1.8 自密实混凝土达到75%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载。

7.2 原材料储存与管理

7.2.1 混凝土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复验。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进厂(场)。

7.2.2 混凝土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台帐内容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

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原材料管理台帐”应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

7.2.3混凝土用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应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 7.2.4不同混凝土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进厂(场)日期。原材料堆放时应有堆放分界标识,以免误用。骨料堆场应事先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7.3 混凝土拌合

7.3.1 自密实混凝土应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拌合站应配有自动计量系统和强制式搅拌机,混凝土原材料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铁建设 [2005]160号文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等)±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

7.3.2 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粗细骨料含水率变化,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含水率每班抽测2 次。

7.3.3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和其他材料,搅拌1分钟,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和外加剂,并继续搅拌2分钟。

7.3.4冬期施工时,直接与水泥接触的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自密实混凝土搅拌时间宜较常温施工延长50%左右。

7.3.5 夏(热)期施工时,水泥进入搅拌机时的温度不宜大于50 ℃。

7.3.6 正式生产前必须对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进行开盘鉴定,检测其工作性能。

7.4 模板安装

7.4.1模板与其支护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灌注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

7.4.2对于通过灌注口灌注施工的无砟轨道板,侧模与轨道板平齐,安装允许误差为±5mm。侧模板上预留排气孔。

7.4.3在模板与底座之间的缝隙用土工布或海绵堵漏,注意要封堵密实,且不得侵入自密实混凝土层内。

7.4.4分块式模板注意模板交接边的平整,不得出现错边。

7.4.5立模完成后检查堵漏、固定、支撑情况,并复核模板与轨道板侧边的密封、钢筋保护层厚度等,不符合要求则应调整或重新立模。 7.4.6设置限位装置防止轨道板上浮和偏移。

7.5 运输

7.5.1 应选用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能力相匹配的混凝土专用运输设备运输自密实混凝土。

7.5.2 自密实混凝土的运输速率应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 方可卸料。

7.5.3 应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能够保持均匀性,不发生分层、离析和泌浆等现象,并具有要求的工作性能。

7.5.4 运输自密实混凝土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份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内加水。

7.6 灌注

7.6.1 自密实混凝土灌注前,应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1)针对工程特点、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灌注方案,包括灌注口位置与数量、工装模型等;

(2)仔细检查钢筋网片的位置、保护层垫块数量及其紧固程度; (3)检查轨道板四周模板的密封情况,轨道板之间横向边缝的密封情况,不得漏浆,不得污染基础工程。在混凝土灌注前应将底座混凝土表面土工布和轨道板下面喷雾润湿,并不得有积水。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