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6月综合练习(二模)试题(无答案)

什么时候你来到我身边北京市门头沟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6月综合练习(二模)试题

一、 基础?运用(共 15 分)

班级开展以“筷子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根据收集整理的材料设计了 一些学习任务。请你根据要求,完成 1–7 题。

筷子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称呼是“箸”,箸字的繁体写法是“筯”。从读音和字形上, 就可以看出,筷子最原始的作用是帮助进食。汉代筷子又称为“ 挟提”,意为夹住再提起, .这倒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筷子的功能。后来, ①筷子多是竹子做的, ②在“快”字头上加上 .

“竹”,就成为今天的“筷”了。筷子的出现③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革命, ④是一种人类文 明的象征。凡是使用过筷子的人,不论华人或是老外,无不钦佩筷子的发明者。

易卦解:两根筷子,二数先天卦为兑。兑,为口,为吃。筷形直长,为巽( xùn) 卦。 巽,为木、为入。组合在一起,就是用筷子吃东西。入口的是什么?是筷头。筷头圆,为 乾卦,乾为天。这样吃的岂不是“天”?因此有人认为成语“ ”就是由这儿来 的。

构造简单的筷子包涵着丰富的学问。上半截方型,下半截圆型。方与圆, 隐含了人世 间的多少玄机。【甲】做人,【乙】处事,方圆并举谋取成功。“圆和方”是中国人传统的 为人处事的哲学思想,“方”是指做人的原则与气节,是光明正大、明辩是非善恶的高尚 .品格;“圆”是指处事的方法与手段,是机智圆通、灵活老练的精妙技巧。这看似简单、 朴素的思想,却也足足穿透了几千年的时空隧道,直到今天仍迸射着灿烂的辨证的光芒。 ..

1. 下列对加点的黑体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挟”字的读音是 xiá B.“象”字的第六笔是撇。

C.“迸”字的读音是 bènɡ D .“辩”与 “辨”应互换位置。

2. 根据文意,将以下备选词语中分别还原到文段中的【 甲】【 乙】处。( 2 分) A.方中有圆 B.圆外有方 【甲】 _______ 【乙】 _______

3. 文段中①②③④处填入的关联词语合适的一项是。( 2 分)

A .①因为 ②所以 ③既 ④也 B. ①由于 ②因而 ③不仅 ④更 C .①既然 ②那么 ③既 ④也 D. ①虽然 ②但是 ③不仅 ④更

4.筷子是成双成对使用的,因而常常赋予其寓意。下列选项中的成语无法由筷子赋予寓 意的一项是( 2 分)

A.同甘共苦 B.相濡以沫 C.一箭双雕 D. 情同手足 5. 文段中“ ”处应填入的成语是 。 6.请将以下对联补充完整。(2 分)

上联: 筷子一双尝五味 下联: 经书百部

7. 谜语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其通俗的形式为人们喜闻乐见。

你天天都使用的筷子, 常常让人们联想到夫妻、兄弟、 姐妹、 朋友和伙伴等。 你能结合上 述提示以筷子为谜底创作一条谜语吗? 当然,有创新更好。( 3 分) 答 (打一厨房用具) 二、古诗文阅读(共 18 分) (一)古诗文默写(共 3 分)

8.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1 分)

9.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认为“国恒亡”的原因是 , 。( 2 分) (二)古诗词阅读(共 7 分)

观沧海

1

什么时候你来到我身边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公元 207 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

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然后写下了这首诗。)

10.曹操这首诗借景抒情,请结合本诗具体说明。( 2 分) 答:

11.阅读划线诗句,发挥想象,描绘出这几句诗所构成的画面。( 2 分) 答:

12.古诗词中含“水”的诗句还有很多,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客路青山外, ① ,”又白居易的 《钱塘湖春行》中“孤山寺北贾亭西, ② ”,再如 “ ③ ”等(只写一句)。( 3 分)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 13-15 题。(共 8 分)

[甲]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②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①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①及楚人战于泓②。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③曰:“彼 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 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④歼焉。 .②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⑤,不禽二毛⑥。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 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①宋公:宋襄公。②泓:水名,今河南柘城附近。③司马:官名,当时由子鱼担任。④门官: 守门人,在战争中担任近卫军官,负责保卫国君。 ⑤不重伤:不再去伤害已经受伤的人。 ⑥二毛:头发

花白的老年人。

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 1) 彼竭我盈 盈: ( 2) 公伤股 股: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 分)

( 1)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 ( 2)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翻译:

15.甲文的齐鲁长勺之战和乙文的宋楚泓水之战,虽然一胜一败,但造成胜败的原因却有 某些共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话分析一下。 (2 分) 二、 名著阅读(共 5)

16.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

情,但他们都凭借自身的智慧闯过了一道道难关。请概括出你印象最深的一次险情,并谈 谈你从他们战胜险情的过程中获得的有益启示。( 3 分) 综合练习( 二)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答:

2

什么时候你来到我身边17.“信”,即诚信。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 现。阅读下面材料,用上一组关联词,谈谈你对“信”的认识。 ( 2 分)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论语·学而》)

②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论语·学而》) ③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④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论语·为政》)

⑤轻诺必寡信。 (《老子》六十三章)

⑥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修身》) ⑦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李白《侠客行》) 答:

四、 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19 题。(共 6 分) 材料一

2018 年 4 月 18 日上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本 次调查可推及我国人口 12.84 亿,其中城镇居民占 52.1%,农村居民占 47.9%。

调查显示: 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 率为 80.3%。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 Pad 阅 读等)的接触率为 73.0%,较 2016 年的 68.2%上升了 4.8 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 59.1%, 较 2016 年的 58.8%上升了 0.3 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 37.6%,较 2016 年的 39.7%下降了2.1 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 25.3%,较 2016 年的 26.3%下降了 1.0 个百分点。

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 2017 年有 59.7%的成年国民 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较 2016 年的 55.3%上升了 4.4 个百分点; 71.0%的成年国民进行过 手机阅读,较 2016 年的 66.1%上升了 4.9 个百分点; 14.3%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 读,较 2016 年的 7.8%上升了 6.5 个百分点; 12.8%的成年国民使用 Pad(平板电脑)进行 数字化阅读,较 2016 年的 10.6%上升了 2.2 个百分点。有 63.4%的成年国民在 2017 年进 行过微信阅读,较 2016 年的 62.4%上升了 1.0 个百分点。

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 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

读量为 4.66 本,纸质报纸的人均阅读量为 33.62 期(份),纸质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为 3.81 期(份),我国成年国民中,只有一成以上成年国民全年纸质图书阅读量在十本以上,深 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 材料二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