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宋元明清时期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之中国古代史

宋元、明清时期

编写人:刘洪亮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宋元、明清时期基本史实。包括政治上宋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经济上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文化上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科技上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儒学的发展。 2、难点:理学的创立和发展。

三、知识联系

先秦、秦汉、隋唐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史实。

四、学法指导

阅读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

五、知识梳理

宋元时期: 一、经济:

1、手工业:五大名窑;景德镇宋代著名,元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 2、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两宋市坊界限被打破,店铺随处可设;早晚都可经营;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主要商业城市(宋代:开封、临安;元代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二、政治:

两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元代(地方):行省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文化:

1、思想:宋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代表二程、朱熹;陆九渊心学。

2、文艺:宋词;两宋宫廷画活跃、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为最大亮点,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元散曲

3、科技: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管形火器出现;罗盘针用于航海;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明清时期: 一、经济

1、手工业: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仍领先世界;景德镇成全国瓷都,明清发明五彩瓷和珐琅彩瓷,瓷器大量外销;苏杭丝织业鼎盛;明朝中后期江南民营手工业出现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缓慢发展。

2、商业:著名商帮(徽商、晋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

策。

二、政治

1、明朝:废丞相(明太祖);设内阁(明成祖)、内阁获票拟权(明宣宗)。 2、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文化

1、思想:王阳明心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2、文艺:明清小说;京剧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元明清士大夫文人画成就突出,写意画最能反映其风貌。

六、高考考向

1、如何看待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积极: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消除了自中唐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由于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也造成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由于分散权力、互相制约而产生的庞大臃肿的官僚机构,不仅使行政效率低下,而且也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从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2、唐朝和宋朝,城市商业发展出现了哪些“亮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有过哪两次重要的突破?

(1)亮点:唐朝时为商业服务的邸店、柜坊、飞钱相继问世;两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坊市分界被打破,出现商业名镇。(2)突破:城市的经济职能明显增强,出现因商业闻名的城市;突破了坊、市的分界,商业经营时间的限制也被打破,另外政府也不再直接监管市里的交易活动。两次突破都出现在宋朝。

3、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1)同:程朱理学和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2)异:对“理”的具体认识不同,求理的途径也不同: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4、明朝内阁与西方内阁制度有哪些不同?

(1)产生背景:明朝内阁是宰相制度废除后,皇帝不堪重负设立;西方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

(2)产生方式:明朝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近代西方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领袖担任。

(3)地位权力:明内阁不是法定机构,只备皇帝顾问;西方内阁是法定机构,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

(4)本质:明内阁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西方内阁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5、明清之际的政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七、分层作业布置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