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晓波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逐渐倾向于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如果想要将小学美术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开展美术生活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对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生活化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62-01 美术作为当前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对美术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小学美术的教学现状来看,却显得有些无法适应素质教学的要求,大部分教学内容都脱离了日常生活,晦涩难懂,这必然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实现教学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小学对于美术的重视程度都不高,课程的开展也缺乏相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正因为如此,导致大部分小学生对美术这一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是单纯的将美术视为在纸上画画。日前,有从事儿童美术研究的专家认为:处于4—6岁年龄段的儿童是进行美术教育的最好时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此阶段的儿童,想法比较简单,思维比较发散,不仅能够将物象简化分解,而且对时间和空间没有明确的概念,可以将二者混淆起来,不像成人那样容易受理念束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逐渐成长起来,思想也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在绘画的时候,思想空间便会逐渐缩小,不能将原有的想法表现出来。人们都说:艺术源于灵感。当儿童失去了绘画灵感,那么必然会丧失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就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教学观念陈旧。不能否认,儿童对于未知物象具有简练的表达能力,且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非常高。而当下的新教材和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点,反向认定学生的认知,认为学生只要能对美术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便可,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点。二是教学方法模式化。很多学生在上学之前,表现的极具美术天赋,然而经过几年的学习之后却发现,几乎所有学生的表达方式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方法模式化导致的。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都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序,从平面形开始,由浅入深的描摹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表达和思想创新。三是教学内容缺乏时代特色。艺术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时代性,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必须重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时代特色。然而就目前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来看,却极其缺乏时代特色,教材内容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目标制定,这不仅会使整个课堂枯燥乏味,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打消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现小学美术生活化的策略

从上述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中,很多方面都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必须从整体出发,对小学美术各个部分进行改革,促进教学生活化目标的实现。

1.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之美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审美能力,绘画技能的掌握也不够全面,这正是长期忽视基本素质培养的结果。所谓生活化教学,自然离不开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在多种教学方法中,创设情境是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却领悟所学内容,进而加深对知识的体会。 2.描绘生活之美,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种东西和事物都可以作为绘画的素材,比如说正在做饭的妈妈、讲故事的奶奶、看电视的爸爸……这些画面都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取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这些温馨的画面通过画笔展现出来,用艺术的语言再现生活的缩影,放大生活的情趣。由于绘画内容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的生活更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绘画中的生活内容为此而得到升华。 3.启发想象,创造生活之美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想象力造成了束缚,导致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不能将个性特点充分展现出来,绘画的表达也是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这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要践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大胆创作,从创作中发生生活之美,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4.完善教学方法,体验生活之美

学生绘画时可以把“临摹”作为学习技术技巧的一种锻炼方法,可以学习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艺术表现的形式手法,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为发展理性认识的内容,进行临摹练习还是必要的。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巧具有自己民族的特点,从艺术表现要从自然出发,又应该与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巧保持某种联系的观点出发,学习只能是一方面舍弃传统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保守的因素,另一方面吸取传统中有益于创新的成分。因此,临摹学习可以在基础教学后期或在课外小组、专业学习中进行,改革临摹学习方法不能“死摹”,要用“研究性”的临摹,摆脱它对创造才能的束缚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为了确保当下美术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完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将美术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采取各种方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陶冶学生情操。 参考文献:

[1]杜婷.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初步探索[J].《新课程学习(下)》.2012(12)

[2]吴毓青.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J].《小学时代》.2011(09) [3]王忠敏.小学美术教学中环境教育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0(0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