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探究
作者:方少明 于苗苗 康孟云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2年第07期
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出现了大型企业主动“走出去”、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的局面,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主体。据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出口显著增加,前11个月全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超过5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0%以上,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1】 民营经济“走出去”集中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业化水平奠定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实力
工业化发展较早的省市及地区民营企业的出口和对外投资的企业数量较多,如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和广东省。
二、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偏低,对外投资数量少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多处于纺织服装业、鞋帽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产业分布决定了我国民营企业的资产规模偏低,产业的国内竞争程度高。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是产品出口,有能力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数量较少。 三、对外投资区位选择趋于合理化
随着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理论科学性的增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更加慎重。对外投资不再局限于非洲、拉美等欠发达地区,而是在包括大洋洲、北美、欧洲、日韩等众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
四、民营企业更加注重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来源的日趋多元,股份制成为企业更为科学的经营模式。 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基础不扎实,规模小,优势不明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目前境外投资企业的构成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规模小缺乏实力,而发达国家的投资企业规模都比较大,大型的和特大型的跨国公司居多。境外企业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也难以与世界大型跨国公司相抗衡,难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足。 二、境外投资融资困难、法律法规不规范
融资渠道少,境外资金筹措困难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因素。虽然各级政府部门想方设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但是由于受到中央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受到控制,使本来贷款环境就相对较差的中小企业因此在近几年来的融资更加困难。 三、盲目实施多元化战略
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兴起了一股多元化的浪潮。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营企业也跃跃欲试,希望多元化经营能够开拓企业发展新道路,但是,中国民营企业因多元化经营而失败的例子却屡见不鲜。事实证明:我国民营企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范畴,以这样的企业规模去搞多元化经营模式,但就客观条件而言就不具备、也不成熟。 四、民营企业存在严重的家族式经营
我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带有“家族企业”的色彩,这体现在产权结构、组织基础、权力分配上,甚至还体现在决策方式上。家族化管理对当前民营企业来说,具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家族化的固有缺陷就导致了这种管理模式将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民营企业的人才素质偏低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惟一“活”资源,企业产品和管理的创新都需要合格的人才。人才缺乏导致了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制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阻碍了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势头。据调查,2011年扬州市企业经营管理者文化程度在大学本科以上占3.5%,大学专科占16.5%,中专或高中占61%,初中及以下占19%。而中小企业整体发展较好的苏州市,总经理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占48%。人才素质低下,成为我国民营企业顺利实现“二次创业”的瓶颈。 我国民营企业走国际化道路的对策和建议
后经济危机时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机遇和起点上,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困难日益增多。一方面,各级政府与职能部门应能够与时俱进,积极为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国际化的主体始终在于企业:只有迅速适应新形势下的多样发展要求,不断积极创新、实现产品转型与升级,提高企业综合素质,我国民营企业才能在国际化道路上越走越好。
一、充分发挥政府导向功能、增大其对民营企业的扶植力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方面,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其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国际贸易惯例、规则相适应。规范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减少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发展的体制和行政方面的因素,健全民营中小企业的监督机构。另外,应给予民营中小企业以国民待遇,取消对民营中小企业营业范围的种种限制,将民营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 二、建立与企业国际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彻底改变民营企业固有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把规范管理制度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塑造优良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凝聚力,变“家族企业”为“企业家族”。
三、提高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民营企业应不断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力度,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国际品牌。具体而言,现阶段可以优先考虑优先与各大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结成跨国经营战略联盟,通过“产、学、研”优势互补来占领国际市场。
四、创新用人机制,加快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
国际化发展需要国际化人才。民营企业应以造就一大批懂外语、懂经济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企业领导人才和以具有国际贸易、金融、法律和财会专业知识的经营人才为重点,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以适应企业国際化发展的需要。加大对引进国际化人才的投入。在培养本土国际化人才的同时,增强引进国际人才为民企服务的力度。 五、促进中小企业群聚发展
规模经济能使企业获得降低生产成本的竞争优势。因而,要使企业进一步向海外市场水平扩张、使企业产生对外投资和跨国发展的动力。就必须追求规模经济、必须促进中小企业群聚发展。国际化成长不仅要追求产品的市场份额与利润,更要注重技术进步与知识学习。以科技民营企业为例,该类企业国际化一般可以采取跨越式路径,包括群聚国际化、联盟国际化和独立国际化。
第一,群聚国际化。群聚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企业之间的聚集行为,体现的是群内企业间的相互依存与支持关系。集群的一个优势是易于联合,能够抵抗国际竞争压力。在目前的全球经济局势下,科技型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科技民营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一条有效路径就是采取集群模式,通过强强联合走向国际化,而不是盲目地独立进行跨国经营。 第二,联盟国际化。联盟国际化即联盟以更快的速度或更低的成本进入国际市场。它包括以下两种方式:一是与国际上大的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为跨国公司贴牌或者参与跨国公司价值链分工。民营企业可以在联盟网络中部分受到保护,避免与更大的竞争。二是与国内的大企业联盟借助大企业快速实现国际化,即中小科技型民营企业加入大型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