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成果为基础,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本教材由众多数学家、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学科专家、特级教师、教研员及一线骨干教师编写,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
三、教学总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结合具体情境 ,掌握通分的方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6、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7、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8、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9、结合具体实例,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方案。
10、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11、了解数据的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教学措施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加强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代数的意识。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概念的形成。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创新的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
1
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青岛版教材的一大亮点,同时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以适应学生的认知需求。
5、重视分数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
为了适应实际需要,应经常结合实际,对分数计算进行细水长流的练习,切实提高计算能力。 6、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但要考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要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六、教学进度
学年度下学期小学五年级课程教学进度表
周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日期 3.06-3.13 3.16-3.20 3.23-3.27 3.30-4.03 4.06-4.10 4.13-4.17 4.20-4.24 4.27-5.01 5.04-5.08 5.11-5.15 5.18-5.22 5.25-5.29 6.01-6.05 6.08-6.12 6.15-6.19 6.22-6.26 6.29-7.03 数学 2~8 9~16 17~23 24~28 29~37 38~46 47~53 54~61 62~70 71~76 77~85 86~93 94~101 102~107 108~116 期 末 复 习 考 试 2
第一单元:中国的热极 ——认识正、负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正、复数的意义。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对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2.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3.本单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以“中国的热极—吐鲁番”为现实背景,提供了其温度、海拔高度等方面的信息,为学习正、负数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又能够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用海拔高度示意图认识正、负数,既直观形象,又具有典型性。由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熟悉的数量,延伸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其它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行归纳概括出正、负数的意义,这样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4.《我学会了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完本单元内容后安排的,以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熟练运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交流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看到进步和不足,以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手拉手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摆一摆,数一数”,体会一千是多少,一万是多少。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多种实物感受大数的意义,避免抛开教材提供的情境,单纯地进行读数、写数训练。
2、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学习新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大的飞跃。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并结合情境感受进一步认识千以内的数,进而借助千以内的数想万以内的数,建立较大数的概念。
3、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千和万是比较大的计数单位,生活中比较难找合适的实物来代替。教学时,教学要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百位、千位、万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体会计数单位“百”、“千”“万”的意义,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4、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
为发展学生的数感,本单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估计物品的数量,交流估计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估计策略的多样性。还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寻找素材进行估计,进不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安排 5课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