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颤操作标准操作规程

电除颤操作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1.非同步电除颤是通过瞬间高能量的电脉冲对心脏进行紧急非同步电击,以终止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 适应症:

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与无脉搏室速。 禁忌症:无绝对禁忌症。 电除颤操作流程: (一)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状态、评估患者意识、颈动脉搏动、呼吸、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

1)除颤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在使用前应检查除颤器功能是否完好,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完全,各种导线有无接触不良,同步性能是否正常;接通电源,连好地线);准备抢救用品(气管插管,吸引器,抢救车,血压和心电监护仪等);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排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 4)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的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三)操作

1)患者仰卧位于硬板床上,使患者身体不接触床上任何金属部分,迅速擦干患者皮肤。在准备除颤器的同时,主操作给予持续的胸外按压。

2)选择除颤能量,单项波除颤用360J,双向波150-200J。确认电除颤状态为非同步模式。

3)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板放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心底部),“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五肋间(心尖部),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按下“充电”按钮,口诉“请旁人离开”。

6)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7)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

第 1 页 1 共 5 页

退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

8) 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当观察到除颤器放电后再放开按钮,移开电极板。(从启动手控除颤电极板至第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超过20分钟)

9)放电完毕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五个循环。

10)观察监护,除颤成功,报告“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如仍为室颤,立即重复上述步骤)

10)除颤成功后旋钮回位至监护。

11)观察患者呼吸、心律、心率、血压及电极板接触部位的皮肤情况。 12)关机。 (四)操作后整理

1)擦干胸部皮肤,整理病人衣物,协助舒适卧位,密切观察并记录生命体 征变化。

2)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清洁除颤电极板。 3)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快速证实心脏骤停:意识丧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直线。

2)除颤果断、迅速、争分夺秒。

3)涂导电糊时,两电极板要涂擦均匀,防止灼伤皮肤。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皮肤表面形成放电通路,放置灼伤皮肤。 5)安有永久起搏器或ICD的患者,电极板放置位置应避开起搏器或ICD植入部位至少10cm。

6)除颤时,操作者及周围人员不要接触患者或接触连接患者的物品,尤其是金属物品。

7)除颤仪用后应注意清洁,擦掉电极板上的导电糊,放止生锈影响除颤功能。

8)保持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其性能,及时充电。 并发症及其处理1.心律失常:

1)期前收缩(早搏):电除颤后期前收缩发生率高,与原发病及电刺激有 关。大多数期前收缩在电击后数分钟内消失,可不需特殊处理。

2)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室速、室颤的出现可因同步装置不良,放电能量不足、

心肌本身病变、低血钾、酸中毒、洋地黄过量等引起。可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胺碘酮或普鲁卡因胺等,并积极纠正酸中毒,立即再行电除颤。

3)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阻滞。这与直流电刺激迷走神经、复律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已存在的窦房结功

第 2 页 2 共 5 页

能不良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有关。多在短时间内消失,如持续时间长或症状严重者,可静脉注射阿托品0.5~lmg或静脉点滴异丙基肾上腺素,每分钟1—2μg,必要时行临时心脏起搏。

2.低血压:低血压发生率约1%—3%。多见于高能量电击后,可能与心肌损害有关。

若血压轻度下降,全身状态良好,大多可在数小时内自行恢复,不需特殊处理,但应严密观察。若血压持续下降,严重影响重要脏器血流灌注时可静脉注射升压药物多巴胺。

3.栓塞:栓塞发生率1%—3%。可发生在电转复后2周以内,多见于复律后24-48 小时。多发生于慢性房颤电复律成功后,心房恢复有节律的收缩可使心房内附壁血栓脱落,引起动脉栓塞。因此,房颤复律前后应行抗凝治疗,以避免栓塞并发症发生。一旦发生,应积极采取抗凝或溶栓治疗。

4.急性肺水肿:常发生在电击后1—3小时内,发生率0.3%—3%,可能与电复律

后左房、左室的功能不良有关。老年人心功能储备差更易诱发。个别患者可能与肺栓塞有关。发生肺水肿后应立即予以相应处理,即给予利尿、扩血管等。

5.心肌损伤:心肌损伤发生率3%。多因使用过大电击能量或反复多次电击所致。

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肌钙蛋白及血清酶(CK-MB)轻度升高,大多在数小时或数天(5—7天)后恢复正常。轻者密切观察,严重者予以相应处置,给予营养心肌药物等对症处理。

6.呼吸抑制:见于使用硫喷妥钠麻醉患者。电复律后可有1—2分钟的呼吸抑制。

应及时给予面罩加压吸氧及人工呼吸,并备用气管插管。

7.皮肤烧伤:较常见。主要原因为电复律操作时电极板按压不紧,导电糊涂得不均匀或太少有关。多数表现为有局部红斑或轻度肿胀,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七、相关知识:简介有关电除颤的新进展

1.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icexternaldefibrillator,AED)

1)背景:AED仪器从发展至今已近20年。它对心律失常识别的特异性、敏感性及电除颤工作的安全性、有效性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越来越轻巧,功能也越来越高,操作更简单,特别是内置广播式的操作步骤指南,使任何人都可循声实施电除颤。已有研究表明,无论受训的医护人员、非专业人员,还是外行目击者均能有效的使用AED设备对心脏骤停者进行复律。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AED的应用使“尽早除颤”真正成为可能,它的广泛分布、简单操作使众多突发室颤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电复律,抢救存活率显著提高。

第 3 页 3 共 5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