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诱发电位的缺点:
(1) 诱发电位图形无特异性,必须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判断; (2) 不在有关神经传导径路中的病变,不能发现异常。
近年,诱发电位的频谱分析和诱发电位地形图也在临床上逐渐开始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其临床应用价值。
5肌电图(EMG)
5.1肌电定义:
是用肌电图仪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生物电活动,
5.2研究肌电的意义:对其波形进行测量分析,可以了解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协助对下运动神经元或肌肉疾病的诊断。 5.3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①针极肌电图:亦称普通肌电图,是将特制的针电极刺入肌腹,或用表面电极置于肌肉表面皮肤,在示波器上或记录纸上观察肌肉在静止、轻收缩、重收缩三种状态下的电位变化,以帮助判断疾病究系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
②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也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系在神经干的近端(MCV)或远端(SCV)给以脉冲刺激,在远端效应肌(MCV)或近端神经走行部位(SCV)接收波形,测理两点之间的潜伏期和距离,即可计算出运动神经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主要用于了解神经传导功能情况。
③其他:如重复频率试验,F波、H反射、牵张反射等检查以及单纤维肌电图检查等,可进
一步了解神经、肌肉、神经一肌接头以及脊髓反射弧的功能状态。
6.脑阻抗血流图(REG)
6.1脑阻抗血流图:是检查头部血管功能和供血情况的一种方法。
6.2脑阻抗血流图的原理:其原理是通过放置在头部的电极给以微弱的高频电流,由于血液的电阻率最小,其电阻可随心动周期供血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节律性的阻抗变化,经血流图仪放大,可描记出波动性曲线,对其进行测量、计算、分析,可间接了解外周阻力、血管弹性和供血情况。本法简便易行,但因影响因素比较多,如情绪、气温、检查当时的血管功能状态等,故对其判断应加慎重。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判断。常用于脑动脉硬化、闭塞性脑血管病、偏头痛以及药物疗效观察等。
第二部分: ERP
1.事件相关电位的基本概念
1.1ERP background:对大脑高级心理活动如认知过程作出客观评价,我们很难将意识或思维单纯归于大脑某一部位组织、细胞或神经递质的改变,因为仅采用具体、微观的自然科学手段如神经分子生物学、神经生化学难以解决具体的心理活动。 1.2ERP的起源和原理
(1)origin:二十世纪六十年代,Sutton提出了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
(2)principle:通过平均叠加技术从头颅表面记录大脑诱发电位来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改变,因为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过程有密切关系,故被认为是“窥视”心理活动的“窗口”。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大脑认知活动过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1.3ERP定义: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通过有意地赋予刺激仪特殊的心理意义,利用多个或多样的刺激所引起的脑的电位。它反映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点生理的变化,也被称为认知电位,也就是指当人们对某课题进行认知加工时,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脑点位。 1.4ERP经典成分: 经典的ERP主要成分包括:
1.4.1 外源性成分:其中P1、N1、P2为ERPs的外源性(生理性)成分,受刺激物理特性影响;(1)P1: (2)N1: (3)P2:
1.4.2内源性成分:N2、P3(P300)为ERPs的内源性(心理性)成分,不受刺激物理特性的影响,与被试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有关 (1)N2: (2)P3(P300):
其中前三种称为外源性称为,而后两种称为内源性成分。这几种成分的主要特点是: (1) 首先不仅仅是大脑单纯生理活动的体现,而且反映了心理活动的某些方面; (2) 其次,它们的引出必须要有特殊的刺激安排,而且是两个以上的刺激或者是刺激的变
化。其中P3是ERP中最受关注和研究的一种内源性成分,也是用于测谎的最主要指标。因此,在某种程度上,P3就成了ERP的代名词。
2诱发电位的特征
2.1ERP与EP的关系: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s),也称诱发反应(Evoked Response),
2.2.ERP原理:是指给予神经系统(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特定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正
性或负性)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的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诱发电位应具备如下特征: 1.必须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检测出来; 2.都有其特定的波形和电位分布;
3.诱发电位的潜伏期与刺激之间有较严格的锁时关系,在给予刺激时几乎立即或在一定时间内瞬时出现。
3诱发电位的分类
3.1诱发电位的分类方法有多种,
(1)依据刺激通道分为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等;
(2)根据潜伏期长短分为早潜伏期诱发电位、中潜伏期诱发电位、晚(长)潜伏期诱发电位和慢波。
3.2临床上实用起见,将诱发电位分为两大类:
(1)与感觉或运动功能有关的外源性刺激相关电位
(2)与认知功能有关的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 3.3ERPS的研究意义: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与外源性刺激相关电位有着明显的不同。ERPs
是在注意的基础上,与识别、比较、判断、记忆、决断等心理活动有关,反映了认知过程的不同方面,是了解大脑认知功能活动的“窗口”。经典的ERPs成分包括P1、Nl、P2、N2、P3(P300),其中P1、N1、P2为ERPs的外源性(生理性)成分,受刺激物理特性影响;N2、P3为ERPs的内源性(心理性)成分,不受刺激物理特性的影响,与被试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有关。现在ERPs的概念范围有扩大趋势,广义上讲,ERPs尚包括N4(N400)、失匹配阴性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伴随负反应(Contigent NegatiVe Variaeion,CNV)等。但长期以来有人通常以P3作为事件相关电位的代称,虽有失偏颇,但临床应用甚广。
4事件相关电位的测试方法 4.1 ERP测试方法:
4.1.1事件相关电位属于长潜伏期诱发电位,测试时一般要求被试者清醒,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其中。
4.1.2激发ERPs的刺激是
(1)按研究目的不同编制而成的不同刺激序列,
(2)包括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刺激,其中一个刺激与标准刺激产生偏离,以启动被试的认知活动过程。如果由阳性的物理刺激启动,除了由认知活动产生的内源性成分,尚包括外源性刺激相关电位;如由阴性刺激来启动心理活动过程,则引出由认知加工而产生的内源性成分。 P3为ERPs中重要的内源性成分,现时对它的研究最为广泛。多为神经精神学科研究,如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疾病和痴呆症、智力低下等,通过研究P3的潜伏期、波幅、波形变化,反映认知障碍或智能障碍及其程度,同时尚应用于测谎研究。另有人将P3、CNV用作观察神经精神药物治疗效果的指标。事件相关电位的另一内源性成分N2为刺激以后200毫秒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