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地工作着。

原句中名词“见闻”被误用为动词,应当改为“看到”之类的动词。 ②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队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劳动不积极。

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副词“不”来否定“积极”,意思就正好和原意相反了。应去掉最后一个“不”字。

③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一倍。

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一倍”应改为“百分之五十”、“二分之一”或“一半”。

④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量词“幢”(zhuàng)常用于楼房,“山”应用“座”表示。

⑤目前,日本约有二万台机器人,…… 机器人多用于汽车装配、炼铁、搬运、喷漆等工种。 名词“机器人”前的量词“台”应改为“个”。 ⑥这个特别恶狠狠的抢劫犯,终于被刑警逮捕了。 形容词“恶狠狠”不能加程度副词,“特别”应删。

十、西瓜摊上写着“5斤以上每斤1元,5斤以下每斤9角”。顾客秤了一个5斤的,只给4元5角,小贩硬要顾客给5元。为何出现纠纷?谁对?

小贩写得不对。应该写“5斤以上每斤1元,不足5斤的每斤9角”。或者写“4斤以下每斤9角,超过4斤的每斤1元”。汉语“××以上”和“××以下”的“某某”是本数,这种格式是包含本数的。纠纷出在小贩对这两种格式不了解而造成歧义;买5斤的瓜可以给5元也可以给4.5元。

十一、在当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副+名”的组合,例如“副+一般名词\的 “很学生”“很男人”,“副+抽象名词”的“很青春”,“副+专有名词”的“很雷锋,很中国”。你对这些语法现象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这个是专门的语言现象 ,是这样的

“副+名”中的名不是所有名词都行的,有这么几种: 1 表代表性的人名词 很雷锋

2 表特殊的类属名词 很女人 很小市民 3 表特殊的时地名词 很巴黎 很中国 4 表抽象的名词 很青春

过去人们常常认为是名词“形容词化”了,但后来发现并非如此,因为这些名词在别的地方并没有这种用法。

这类名词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语法是根据时代进步而进步的,这样的词汇产生是人们的生活需求而决定,而且对于描述情况,语言表达很有帮助,简练语言,如“很学生”词,提到学生就会联想到书生气、刻苦等符合学生形象的词,但光用其中一个词来表达人物形象又不够丰满,具体,只好加以概述,反而达到言者达其声,闻者明其意的目的啦!

思考和练习三P43

一、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依据是什么?

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两者的不同主要是:实词意义比较实在,有词汇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虚词则相反,意义较虚,只有语法意义,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二、用“△”号把下面一段话里的虚词标出来,然后列一个虚词表,把它们的大类小类分别填在表里。(重复的可只写一个,并用数码表示重复的次数)

一个晴朗的早晨,天空碧蓝碧蓝的,不沾一丝云彩,一股带看清凉和花香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早起的飞燕掠过小白杨树的头顶,找食去了。多嘴的小麻雀刚睁开眼睛,就吵吵嚷嚷堆讨论早饭该吃些什么。牵牛花、向日葵的花瓣沾满了露水,给刚刚升起的太阳照耀得闪闪发光,颜色变得格外鲜艳了。一只花喜鹊从村子里飞来,她还没站稳脚跟,就对小白杨树们说:“喂!小白杨树,村子里的人们就要来修大路啦。”

介词 连词 助词 语气词 给 从 对 和 结构助词 动态助词 的(8) 地(2) 得(2) 着(2) 了(沾满了) 的(碧蓝碧蓝的) 了(“……去了”“……鲜艳了”) 啦 三、下面各组句子里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 甲①这个人不会过日子。 .

②我去过上海。、 .

例①“过”是动词,在句子中作动语。例②“过”是动态助词,表示曾经有的经历。 乙③情况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 ④他是一个修房子的。 .

例③“的”是语气词,起强调、肯定的作用。例④“是”是结构助词,放在“修房子”后边一起组成“的”字短语,这个“的”字不可缺少。

丙⑤他近来很容易闹脾气了。 . ⑥不必客气,我的确吃过了。 .

例⑤“了”是语气词,表示陈述语气,肯定事情发生了变化。例⑥“了”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既表示动作完成,又表陈述语气,肯定事情已经实现了。

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问题彻底_________解决了。

“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________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应填“地”。 ③问题解决________不彻底。

“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________解决。

“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⑤他认为应当认真________研究。

“认真”是形容词作状语,后面应当填“地”。 五、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甲:①我在北京住了三年。 ②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

①表示现在已经不在北京住。②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 乙:③我只同他说过这个问题。 ④我同他只说过这个问题。

③表示“只同他说过”,没有同别人说过。④表示“只说过这个问题”,没有说过别的问题。 六、“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思都固定下来,并说明这个意思中“跟”的词性。

①我跟他都去过。 (“跟”是连词) ②我曾经跟他去过。(“跟”是介词) ③我跟着他去过。(“跟”是动词) 七、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超过去年的12.5%。

“超过去年的12.5%”等于说比去年粮食产量的12.5%多,实际上还没有去年生产的粮食多,那就不是丰收年了。应将“的”去掉,使“12.5%”成为超过量。

②这个山区的变化,对于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

本句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是我们了解山区的变化,不是山区变化了解我们。应将“对于”移到句首,或在“我们”后边加上“来说”二字,让“对于我们来说”成为独立语。

③在改善学生生活上,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

在“在……上”中应该是名词性短语,而“改善学生生活”是动词性短语。改法有二:一是将“上”改为“方面”,一是在“生活”后边加上“的问题”。

④窗前有一个小菜园,种有苋菜、豆角、黄瓜和许多种蔬菜。

此句犯了种概念和类概念并列的毛病,“苋菜”、“豆角”和“黄瓜”各是蔬菜的一种,不能与“蔬菜”并列。应将“和”改为“等”或在“许多种”前加上“其他”二字。

⑤本校职工或学生出入校门要凭工作证和学生证。

“和”表示加合性并列,“或”表示选择性并列。职工只能凭工作证,学生只能凭学生证。因此,“和”应改为“或”。

⑥我代表学校向新同学致以亲切地慰问。

“慰问”为宾语中心语,“亲切”是其定语,因此应将“地”改为“的”。

⑦他深知过华人进入美国一旦触犯美国法规,除文化背景语言不通外,再加上财力不足,打起官司来必败无疑。

“深知”属于动作不强的动词,不能带“过”。

⑧即使做超级明星的目标达不到,高级的业余爱好,也可比一般人拥有了较充实的人生。 “拥有”本身含有动作已实现的意思,不必加“了”。 ⑨广大农村正在掀起了一个科学种田的新高潮。

“了”表示动作已经实现,与“正在”意思上前后矛盾,应将助词“了”去掉。

思考和练习四P57

一、试述短语在语法中的重要地位。

短语处于词和句子这两级语法单位之间的重要位置上。短语由词构成,短语和词一样可以做句子的组成成分,大多数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独立成句。这样看来,掌握了短语的结构分析,实质上也就掌握了句子的结构分析。短语的主要的结构类型和词的结构类型是纂本一致的,掌握了短语的结构分析,也就不难掌握合成词的结构分析了。

二、试举例说明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

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有一些短语只靠语序组成。例如主谓短语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宾短语是动语在前,宾语在后。有一些短语既依靠语序,也依靠虚词。例如偏正短语和中补短语里都有一部分短语不只靠语序,还要分别用上相应的结构助词。

三、指出《不老歌》中三字短语的结构类和功能类。 起得早——中补,动词性 睡得好——中补,动词性 七分饱——偏正,形容词性 常跑跑——偏正,动词性 多笑笑——偏正,动词性 莫烦恼——偏正,形容词性 天天忙——偏正,形容词性 永不老 ——偏正,形容词性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定语的短语结构类和功能类。 攀登高峰——动宾,动词性 金色秋天——偏正,名词性 友谊园里——方位短语,名词性 理想王国——偏正,名词性 获得甜果——动宾,动词性 秉公办事——偏正,动词性 健康长寿——联合,形容词性 身体内部——偏正,名词性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