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桥梁美学的观点谈米约大桥的设计

从桥梁美学的观点谈米约大桥的设计

一、简介

坐落在法国南部塔恩河谷的米约大桥,它是目前世界上第二高的大桥,桥面与地面最底处垂直距离达270米。米约大桥因坐落在法国西南的米约市而得名,它是斜拉索式的长桥。尽管全长达2.46公里,但只用7个桥墩支撑,其中2、3号桥墩分别高达245米和22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两个桥墩。如果算上桥墩上方用于支撑斜拉索的桥塔,最高的桥墩达到343米,超过埃菲尔铁塔23米。大桥总重29万吨,其中仅钢结构桥面就重达3.6万吨。大桥的通车能力将达到日均1.5万辆汽车,旅游高峰季节日均可通过2.5万辆汽车。 米约大桥于2004年12月14日正式竣工。据介绍,修建这座桥是为了开辟纵贯法国南北的新线路,缓解旅游和货运的压力。预计大桥的通车能力将达到日均1.5万辆汽车,旅游高峰季节日均可通过

2.5万辆汽车。 米约大桥

二、特点

米约大桥建造总工程师米歇尔·维洛热在通车当天(2005年12

月1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大桥建造过程恐怕比它的各种数据更加神奇。首先遇到的难题是风。270米高的建筑受到的风力远超出距地面几十米的物体。当两边桥体还未合龙,斜拉索的支撑也未形成时,这一高度的桥体经常因风力而剧烈摇晃,当风力达到时速70公里时,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撤出现场。人们于是用巨型钢管搭出了几个200多米高的临时铁架,托住了桥身,从而使工程多数时间得以顺利进行。而80多米高的钢筋水泥桥塔,巨大而笨重,不可能在桥上直接修建。人们于是在造好它后再在桥面铺设轨道,一点点将它挪到桥墩的正上方,这好比在270米高空移动30层的大楼。总之,整个桥体的吊装与建造复杂性绝不亚于它的设计。

米约大桥的建造材料比普通大桥的要轻,使它兼具了钢性和弹性。遇到超强大风、地震以及出现热胀冷缩效应时,它更显柔韧。

大桥工地工程师阿贝尔表示:“为了保证施工的精确性,我们使用了世界最先进的卫星定位测量系统。有关专家使用了300多个小型精密感应装置。它们有些被浇注在混凝土桥墩中,有些被固定在周围的岩石上。在施工中桥墩只要每升高4米,专家就利用卫星定位系统接受感应装置的信息,从而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可以说由温度以及风力引起的任何微小的桥体变化都会被检测出来。大桥历时3年建成后,建筑垂直误差不超过5毫米。”

由于米约大桥仅用了7个支柱(桥墩),这使桥体在空中显得像一只蝴蝶般轻盈,引来人们阵阵赞叹。曾设计英国伦敦千年桥的米约大桥总设计师福斯特自豪地对媒体说,人造的工程必须与大自然融合,

支柱必须看起来像“天工”,就像从地上生长出来。历经十几年的准备后,这一“天工”之作16日终于通车,使法国南部塔恩河谷上的天堑变成了通途。而大多数米约居民早已把这条人工“通途”视为当地自然景观的一部分

三、美学特点

首先在桥梁的设计上,法国政府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要桥梁是美的,并且桥梁不能影响塔恩河谷的自然景观。因为塔恩河谷地区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区,政府希望大桥建成之后能使整个地区仍然是“像画一样”,这给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Foster的实际方案是一座横跨整个塔恩河谷的大桥,这与大多数法国建筑师提出的横跨塔恩河的方案有很大的差别,这引起很大的争议,因为横跨整个河谷需要连接两侧的高原,跨度很大,而Foster为了使得大桥不影响整个河谷的景观,只用了7个桥墩来支撑整条总长2460米的大桥,这样的方案存在很大的技术难题,但是从结果来看,在上空横穿河谷的大桥,简洁干练,简单的线条没有破坏整个河谷的景观,却是像一个巨大的装置艺术品,给塔恩河谷增加了新的景观。整座桥梁组合在环境当中,看到的时候仿佛桥梁便是自然景观一样,作为整体存在,很好的保持了原景观的风貌。由于整个塔恩河谷虽然多山,但也属于平原地带,自然的风光基本上水平线条,所以米约大桥的设计便采用非常简洁的水平线条和直线条来处理,这也使得与环境的融合非常的好,桥梁采用白色,虽然非常明亮,但是并没有使得桥梁与环境割裂开来,特别是悬索部分,设计之初,Foster考虑用黑褐色的悬索,以便在山上看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