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一、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学定义 组织定义

二、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

1、光镜技术:LM技术(0.2μm) (1)石蜡切片术(最常用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

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定义 嗜碱性: 嗜酸性:

在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均为嗜碱性,故当这些细胞器丰富时,细胞嗜碱性;而溶酶体和线粒体为嗜酸性,故他们丰富时细胞嗜酸性。

硝酸银染色:

异染性:有些组织成分用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不显蓝色而成紫红色,这种现象称异染性。

(2)其它常用的制片方法:

冰冻切片:用恒冷切片机,将组织迅速冻结之即切片,他能保留组织细胞内的脂类成分和某些酶活性,可做细胞酶化学染色观察。 涂片:将体液成分或器官组织的刮取物涂在载玻片上,制成薄膜,经过固定染色后进行观察,如:血涂片、骨髓涂片等。

2、电镜技术:EM技术(0.2nm)

(1)透射电镜术:用来观察组织细胞内部结构;被重金属盐染色的部位,在电镜照片上呈黑色或深灰色,称该结构为高电子密度,反之呈浅灰色,为低电子密度。 (2)扫描电镜术:观察组织表面形态结构 3、组织化学技术:

(1)一般组织化学术 原理:在切片上加某种试剂,和组织中的待检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其最终产物为有色沉淀物或重金属沉淀,以便用显微镜观察。

PAS反应: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紫红色反应产物为阳性。

(2)免疫组织化学术 原理: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使标记抗体与待测抗原特异性结合,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3)原位杂交术 原理核酸分子杂交组织化学术 4、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

1、组织学 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科学,主要手段是用显微镜观察器官,组织和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结构 2、组织:有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以及多少不等的细胞外基质构成的结构是组织。人体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HE染色 组织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主要使用苏木精和伊红为染料,称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为H-E染色法,其中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细胞和等酸性物质染成蓝紫色 4、 嗜酸性 能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被染成红色,这种现象为嗜碱性 5、 嗜碱性 能与碱性染料苏木精结合,被染成蓝紫色,这种现象为嗜碱性 6、 中性

什么叫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内那些结构呈嗜酸性和嗜碱性?

细胞核、RER、游离核糖体:嗜碱性;其余大部分细胞器、细胞质和细胞膜:嗜酸性

第二章 上皮组织

概述

1、一般特点:

(1)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规则

(2)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 (3)大都无血管 (4)神经末梢丰富 (5)被覆于体表或有腔器官的表面 2、分类

根据功能分为:

(1)被覆上皮 覆盖于体表或衬于体内腔、管及囊的内面 (2)腺上皮 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3)感觉上皮 (4)肌上皮

第一节 被覆上皮

分类依据:细胞层数和浅层细胞的形态 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 保持器官表面光滑,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 减少器官间摩擦,有其它:肺泡和肾小囊 利于血液、淋巴流动以及物质通透 肾小管 胃、肠、胆囊、子宫 呼吸管道 吸收、分泌 吸收、分泌 保护、分泌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柱状上皮 变移上皮 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 耐摩擦和阻止异物角化的:皮肤表皮 侵入 眼睑结膜、男性尿道 肾盂、输尿管、膀胱 润滑、保护 保护

一、单层上皮

(一) 单层扁平上皮

1、 形态

表面观:不规则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垂直面观:细胞扁薄,含核面厚,胞质少 2、 分布:

内皮:衬贴在心、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其它:肺泡和肾小囊

3、功能: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摩擦,有利于血液、淋巴流动以及物质通透

(二) 单层立方上皮

1、 形态

表面观:六角形或多角形 垂直面观立方形,核圆,居中 2、 分布:肾小管,甲状腺 3、 功能:吸收或分泌 (三) 单层柱状上皮

1、 形态:

表面观:六角形或多角形

垂直面观:柱状,核长椭圆形,常位于细胞近基底部 2、 分布:胃肠、胆囊、子宫、输卵管

3、 功能:吸收和分泌。在肠管的单层柱状上皮之间,夹有杯状细胞,形似高脚酒杯,

底部狭窄,顶部膨大,充满黏原颗粒。颗粒中含有黏蛋白(一种糖蛋白,PAS反应呈阳性)杯状细胞能分泌黏蛋白,与水结合成黏液,有润滑和保护上皮的作用。

(四)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1、 结构: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柱状细胞最多。这些细

胞形态不同,高矮不一,但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因此貌似复层实为单层。到达油里面的柱状细胞表面有纤毛。 2、 分布:主要分布在呼吸管道 3、 功能:保护分泌 二、复层上皮

(一)复层扁平上皮 1、形态:

表面层:几层扁平细胞,最表层的已退化,逐渐脱落 中间层:多边形细胞、梭形细胞

基底层:单层立方形或矮柱状,为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干细胞;上皮的基底层与深部结缔组织呈凹凸不平的连接,增加了二者的连接面积,有利于营养供应,并更加牢靠 2、分布:角化的:表皮

未角化的:口腔、食管、阴道 3、功能:耐摩擦和阻止异物侵入 (二)复层柱状上皮 形态结构:

浅部:一层柱状细胞

深部:一层或几层多边形细胞

分布:眼睑结膜,男性尿道 功能:润滑、保护 (三)变移上皮

结构特点: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空虚与扩张状态而变化

表层:盖细胞,细胞体积大,可有双核 中间层:多边形 基底层:立方形

分布:肾盂、输尿管、膀胱

第二节 腺上皮和腺(了解腺的分类和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

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 根据有无导管:

(1)外分泌腺:形成的腺具有导管通道器官的腔内或身体的表面,分泌物经导管排出。汗腺、胃腺。

(2)内分泌腺:形成的腺无导管,分泌物经血液或淋巴输送至靶器官,甲状腺、肾上腺 根据成腺的细胞数(1)单细胞腺(2)多细胞腺 根据腺细胞:(1)浆液腺 (2)黏液腺 (3)混合腺

腺细胞1、浆液性细胞(蛋白分泌细胞)

2、 黏液性细胞(糖蛋白分泌细胞) 3、类固醇分泌细胞

第三节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

1、细胞衣:细胞膜表面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的糖链。

功能:粘着、识别、蛋白转运

2、 微绒毛:细胞膜和细胞质向游离面伸展形成的细小指状突起。 结构:

LM:纹状缘: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

刷状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微绒毛。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