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之内楗篇

《鬼谷子》内楗第三

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在掌握实际情况的情况下,决定自己是否选择进谏,是否应该留下。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有的距离很远却很亲密,像刘备和法正。有的君臣关系看似亲密却相互猜忌,比如朱元璋对刘伯温);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楚王和屈原);日进前而不御(用,使用),遥闻声而相思(汉文帝和贾谊)。(这是上下级之间存在的几种情况。不同人对待上司的做法决定上司对他的冷热程度)

事皆有内楗(采纳和建议),素结本始(平常的东西都与本源相连结,指君臣的关系的相互联系)。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邑(封地)。(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道义,朋党,金钱,财色)用其意(知道他的意思和想法),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母蜘蛛)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来无影去无踪)。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欲说者务(务必)稳度,计事者务循顺(度量事物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阴(暗地里)虑可否,明言得失(透彻说明其中的得失),以御其志(改变上司的意见,让他接纳自己的观点)。方来应时,以和其谋(用方法理术来顺应机遇来迎合上级的想法)。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仔细思忖后才进言,并且相机行事)。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

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就要揣量切摩形势,从便利处入手,

来改变策略。)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用善于变化来使自己的观点

被采纳,就像以门管来接纳门楗一样顺当)。言往(过去)者,先

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凡是谈论过去的事情,要先顺畅的言辞,

凡是谈论未来的事情要采用容易、变通的言辞。)。善变者审知地势,乃

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驱使)鬼神,合于阴阳(顺应天时),而牧人民(善于随机应变的,会详细了解地理形势。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天

道,化育四时,驱使鬼神,附合阴阳,统领百姓。)。

见其谋事,知其志意(看他做事的手段就可以看见他的品行和志趣)。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对于道不同志不合的人,可以选择阳奉阴违的方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与君王的想法暗合)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上任)而不用者,策不得(管理策略与上级的方式不相同)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他的主张被认为是正确的)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行为不得体)。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等待与他决意事情)也。

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可能会事与原违)。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在没有准确下去劝说会遭非议)。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这样)可出可入,可楗(关)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物(圣人的为人处世,是因为他们的先知先觉才能更好地把握万物的内在规律)。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

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圣人总从道德仁义等处世原则为前提,引用诗经和书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加以褒贬),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要明确定义内外,必须清楚道理和术数,理论和方法)揣策来事,见疑决之。(要预测未来的事情,就要善于在各种疑难面前临机决断。)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算无遗策,建功立业,名利双收,称得上“楗而内合”,即巩固内部)。

上暗不治,下乱不窹,楗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如果上层昏庸不理国家政务,下层

纷乱不明为臣事理,各执己见,事事抵触,还自鸣得意;不接受外面的新思想,还自吹自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朝廷诏命自己,虽然也要迎接,但又要拒绝。)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

为,退为大宜(急流勇退是最好的选择)。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