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实践报告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实践报告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实践报告

摘 要:

高校是我国知识创新、传播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目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主要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意识淡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疏漏;知识产权政策导向滞后,管理经费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知识产权人才缺乏,知识产权流失严重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些对策包括大力强化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意识;建立健全高校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知识产权队伍等。 关键词:

高校 知识产权 管理 问题 对策

引 言

中国加入WTO以后,世界经济,知识全球化趋势日现,知识产权保护日趋国际化.高等院校是知识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是专利这个无形资产的最大拥有者之一.只有将高校的科技成果依法取得专利权,才能推动高校科技的发展和维护高校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研究高校的专利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但目前,我国高校尚未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高校知识产权侵权屡见不鲜。这大大阻碍了高校知识产权的发展和创新型大学的建立。所以,高度关注并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我将针对目前高校专利管理工作没有受到重视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如何促进高校专利管理和完善专利管理制度的对策。

一.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现状

1、2000年至2009年我国高校专利申请量与全国专利申请总量的对比情况

2000年至2009年,全国专利申请量处于持续增长状态,2009年全国专利申请量为877611件,是2000年全国专利申请量140339件的6.3倍。近10年来我国高校的专利申请量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但是,我国高校专利申请量占全国专利申请量的比重增长不明显,2000年至2002年高校专利申请量占全国专利申请量的比例不到3%,2004至2009年这一比例有所增长但很缓慢,截至2009年底,我国高校专利申请总量占全国专利申请总量达到7%,说明我国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作用仍然不明显。在三种专利申请量中,高校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比重是最高的。自2003年以来,高校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比例稳定在15%左右。说明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水平较高。相比之下,高校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量所占全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的申请量的比例较低,

2、 2000年至2009年我国高等学校专利授权量与全国专利授

权量对比情况

2000年至2009年,全国专利授权总量处于增长态势,2009年全国专利授权总量为501786件是2000年全国专利授权总量95236件的5倍。我国高校的专利授权量近10年来也同样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但是,高校专利授权总量在全国专利授权总量中所占比例仍然不高,从2000年到2003年所占比例不足3%,到2009年底,全国高校授权总量所占全国专利授权总量的比重增长到5.6%,说明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作用不明显。在三种专利授权量中,高校发明专利授权量所占全国发明专利的授权量的比重是最高的,2005年后高校发明专利授权量所占全国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比例平均达到了23.8%,高于我国高校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比例。相比之下,高校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授权量占全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授权量的比例却较低。说明我国高校专利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较高。

3、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效益情况

从前面我国高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数据来看,我国高校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惊人。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并不理想,我国高校大量技术创新成果被束之高阁,大量的专利成为“休眠专利”,庞大的专利数量主要用于高校的综合能力和高校教师的职称评比。例如,武汉大学出台一项新政策,强调利益导向机制。在教师评职称时,一项授权发明专利就等同于在《科学引文索引》上发表一篇论文,一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就等同于在《工程索引》上发表一篇论文。2003至2007年,全国高校专利申请总量为99800件,授权总量为41550件,专利出售总量仅有3596件。专利出售量只占专利授权量的8.7%,许可合同数量不增反减,合同收入数量不升反降,专利出售数量很少也无明显增长趋势。虽然我国高校的专利申请总量和授权总量很多但专利实施率很低,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贡献很有限。

二.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过程,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创造热情,使他们主动、积极地从事知识创新活动,产生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最终形成知识创新、 保护智力成果和实施知识产权的良好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