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下(电子版)山东大学出版社2019版

中的句子。意思是,不嫉妒,不贪心,怎么会不好呢? 忮,嫉恨。臧,善 文意:

孔子说:“穿着破衣服,与那些穿着名贵衣服的人站在起,却不感到耻辱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心,怎么会不好呢?””子路听了,便总是诵读这两句诗。孔子又说:“仅仅做到这样,怎么能算是好呢?”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清)宋柏庐《宋子家训》

注释:①谄:巴结、讨好。

文意: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到贫穷的人,便表现出做慢的姿态,是最卑贱的。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文意:

太在乎小细节的人不能成大事,一点羞辱也不能忍受的人不能立大功。 温馨点击:

“知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分清是非、善恶、荣辱,是一个人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 活动广角:

《朱子家训》中讲的都是关于治家的原则和经验。我要找来读一读并与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

你知道哪些关于“不耻贫贱”的故事?与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一

下吧! 成长阶梯:

1.本课的选文背得 (很熟/一般/不熟)。 2.同学们认为你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得怎么样? (很好/较好/需要继续努力)。

3.读了《朱子家训》,你最主要的收获是 。

4知耻知足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耻而知之,则圣贤其可几;知足而已,则固陋其可安也。 ——(汉)荀悦《申鉴·杂言下》

注释:①上:圣贤。②下:穷人。③足:满足。④可几:可能接近。

文意:跟圣贤比德行,跟穷人比欲求。跟圣贤比德行,就会知道羞耻;跟穷人比欲求,就会懂得知足。有了羞耻心,就有可能接近圣贤的境界;懂得满足,适可而止,即使简陋的环境也能安处。

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

——(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注释:①诟:羞辱。②嗜欲:喜好和欲望。

文意:品行高尚的人见到利益就会想到耻辱,见到可耻的事情就会想到羞辱,有喜好和欲望时就会想到廉耻,愤恨发怒时就会想到祸患。 温馨点击:

询悦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汉灵帝时,政治黑暗,询

悦于是托病隐居。汉献帝时,他被推荐到曹操手下做官。他把自己的思想写在《申鉴》里上呈天子,汉献帝看后大为赞赏。 活动广角:

结合课文说一说,为什么要“德比于上,欲比于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选择其中一段选文读给小组同学听,并讲一讲自己的理解。比一比谁读得好、理解得正确。

这一课你学得怎么样?请同学们评一评,看看自己能得几颗☆。

学们对你诵读课文的评价是: ☆☆☆ 。

同学们对你在交充活动中的表现评价是: ☆☆☆ 。

5有耻且格

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注释:①道,同“导”,治理、引导。②免:避免。③格:纠正,改正。

文意:孔子说:“用政今来治理百姓,用刑来约東百姓,百姓虽然能避免犯罪,却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制来制约百姓,百姓不仅会有着耻心,且能纠正自己的错误。”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明)顾炎武《日知录》

文意:不懂得的廉洁人,什么样的东西都敢当成自己的;不知道羞耻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一个人如果这样,必定失败灭亡。

夸而无耻,强而无惮,好勇而忍人者,君子不与也的。

——(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注释:①惮:畏惧、害怕。②忍:对……残忍。③与:赞成。 文意:自我夸耀而不知道羞耻,蛮横无理而不知道害怕,只顾勇猛而对人残忍,这些都是君子反对的。

温馨点击:顾炎武教导我们,一个人行事,凡是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要去做。这实际上就是主张用廉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让我们从小做起吧! 活动广角:

孔子认为怎样才能使人“有耻且格”?在小组中讨论讨论吧! 如果人们“不廉”“不耻”,结果将会怎么样?顾烫武先生的话你读懂了吗?请搜集顾炎武《日知录》中的其他语句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悟。 成长阶梯: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你表现得怎么样?给自己的表现作个评价吧!

评价项目 评价方式 通读选文 参与交流 搜集名言

☆☆☆ ☆☆☆ ☆☆☆ ☆☆☆ ☆☆☆ ☆☆☆ ☆☆☆ ☆☆☆ ☆☆☆ ☆☆☆ ☆☆☆ ☆☆☆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家长评价 自我评价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