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分析及教案

城市之光小学六年级数学 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单元分析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6 年级 数学 学科 第 4 单元 主备教师 曹阳

比例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同时又与第六单元的正反比例知识相关联。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单元教材分析 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了解比例尺,学会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单元教学目标 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会利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共分7课时 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课时 2. 比例的基本性质……….1课时 3. 解比例………………….1课时 4. 比例尺…………………..1课时 5. 比例尺的应用…………..1课时 6. 面积的变化……………..1课时 单元教学时间安排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巢湖市城市之光小学六年级数学电子教案(NO. 17 )

班级: 六年级 科目:数学 主备人:曹阳 执教人: 课题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 单元序号: 课时序号: 授课时间: 第 4 单元 第 1 课时 第 5 周

教学内容 教材33-34页例一,例二以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课件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吗?想一想,把一个图形平移和旋转后,图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 生:图形平移和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形状和大小没有变。 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图形的变化。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新授 1. 教学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 ①体会相似,感知放大现象 (电脑演示:王晓光拖动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得到图1和图2和图3。) 个人动师:请你比较一下,哪幅图和原图最像?你发现了什么? 生:图2和原图最像,因为形状没有改变。 态修改(板书:大小变了,形状不变) ②执果索因,建立放大概念 意见 (电脑演示:隐去图1、图3,给两幅图标上数据。) 师:那我们来研究这两幅图。放大后的长与原来的长有什么关系?放大后的宽呢? 生:放大后的长是原来长的2倍,放大后的宽是原来宽的2倍。 师概括:我们就说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师:还能不能用其他的关系来表示放大后的长和原来的长?(2:1) 你是怎么得到这个比的?(16:8=2:1) 放大后的宽与原来的宽呢? (2:1) 你有什么发现?(比是相等的) 师:这两幅图长的比和宽的比都是2:1,我们可以说它们对应边长的比是2:1。(强调:对应边长) 师:也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电脑演示: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生:完整读一遍 ③逐步深入,完善放大概念 师:这里的2:1是谁和谁的比? (板书:2:1) 师:比值是多少?“比值2”表示什么意思?(放大2倍) 概括:也就是说,如果把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放大后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是原图对应边长的2倍。 再追问:如果把一个图形按3:1的比放大,可以怎么做? (2)认识图形的缩小 师:认识了图形的放大,让我们继续认识图形的缩小。请大家根据自学菜单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电脑演示:如果要把原图按1:2的比缩小,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自学菜单: 1:2是谁和谁的比? 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算的?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 全班交流:缩小后长方形和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1:2。 把长方形的每条边缩小到原来的1/2。 对比:相同点与不同点 按一定的比 相同点 缩放后:原来 放大:比值大于1 不同点 缩小:比值小于1 (相同点提示:比的前项表示什么,比的后项表示什么?) 师追问:如果这样的比是1:1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34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完成书本46页第1题 小组内讨论交流 3. 3、完成书本36页第2题 当场口答:你是怎么画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实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演示)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大小变了,形状不变 2:1 教学反思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巢湖市城市之光小学六年级数学电子教案(NO. 18 )

班级: 六年级 科目:数学 主备人:曹阳 执教人: 课题 教学内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 单元序号: 课时序号: 授课时间: 第 4 单元 第 2 课时 第 5 周

教材35页例三、课后练一练、练习六相关练习。 1. 使学生根据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 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理解比例的意义 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电子课本 一、课前导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外出旅游时拍了一张风景照,现在我把这张照片放大,这是放大前后的两张照片。 课件出示例题中的两幅图 教师:请大家先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并把这两个比化简或算一算比值,然后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教学例三 教师:第一张照片长和宽的比是6.4:4,第二张照片长和宽的比是9.6:6,把这两个比化简后都是8:5,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6。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 个人动态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板书 6.4:4=9.6:6或 6.4?9.6 49教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课件出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教师:再请同学们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与放大前长的比和宽的比,看一看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教师:照片放大前后长的比是9.6:6.4,宽的比是6:4,它们也能组成比例:9.6:6=6:4,因为这两个比化简后都是3:2,它们的比值都是二分之三。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 教师小结:如果两个比化简后的比相同或它们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a 教师:你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了吗?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 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想一想,下面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可以组成的比例写在练习本上。 完成“练一练”b 教师:第1组和第4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写成的比例 是这样的:10:12=25:30 1:1 = 1:1 84168你判断对了吗? 完成“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完成练习六第3题---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比例。想一想什么是比例呢?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 五.课后作业:基础训练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 板书设计 6.4:4=9.6:6或 6.4?9.6 49如果两个比化简后的比相同或它们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教学反思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