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光小学六年级数学 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单元分析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6 年级 数学 学科 第 4 单元 主备教师 曹阳
比例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同时又与第六单元的正反比例知识相关联。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单元教材分析 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了解比例尺,学会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单元教学目标 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会利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共分7课时 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课时 2. 比例的基本性质……….1课时 3. 解比例………………….1课时 4. 比例尺…………………..1课时 5. 比例尺的应用…………..1课时 6. 面积的变化……………..1课时 单元教学时间安排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巢湖市城市之光小学六年级数学电子教案(NO. 17 )
班级: 六年级 科目:数学 主备人:曹阳 执教人: 课题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 单元序号: 课时序号: 授课时间: 第 4 单元 第 1 课时 第 5 周
教学内容 教材33-34页例一,例二以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课件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吗?想一想,把一个图形平移和旋转后,图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 生:图形平移和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形状和大小没有变。 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图形的变化。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新授 1. 教学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 ①体会相似,感知放大现象 (电脑演示:王晓光拖动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得到图1和图2和图3。) 个人动师:请你比较一下,哪幅图和原图最像?你发现了什么? 生:图2和原图最像,因为形状没有改变。 态修改(板书:大小变了,形状不变) ②执果索因,建立放大概念 意见 (电脑演示:隐去图1、图3,给两幅图标上数据。) 师:那我们来研究这两幅图。放大后的长与原来的长有什么关系?放大后的宽呢? 生:放大后的长是原来长的2倍,放大后的宽是原来宽的2倍。 师概括:我们就说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师:还能不能用其他的关系来表示放大后的长和原来的长?(2:1) 你是怎么得到这个比的?(16:8=2:1) 放大后的宽与原来的宽呢? (2:1) 你有什么发现?(比是相等的) 师:这两幅图长的比和宽的比都是2:1,我们可以说它们对应边长的比是2:1。(强调:对应边长) 师:也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电脑演示: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生:完整读一遍 ③逐步深入,完善放大概念 师:这里的2:1是谁和谁的比? (板书:2:1) 师:比值是多少?“比值2”表示什么意思?(放大2倍) 概括:也就是说,如果把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放大后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是原图对应边长的2倍。 再追问:如果把一个图形按3:1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