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解析:铁犁、牛耕都是春秋战国时兴起推广,排除B、D两项;A项不涉及农耕生产;C项为井田制的表现,正确。

答案:C

2.《吕氏春秋·审分》:“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井田制瓦解 C.分封制破坏

B.工商食官制度的形成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解析:材料反映井田制下集体耕作积极性不高,个体生产积极性高,故A项正确;工商食官为西周手工业、商业发展概况,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破坏是间接影响,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确立是私田出现的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A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没有一定规格,可以自由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的私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礼崩乐坏 C.井田制瓦解

B.铁犁牛耕使用 D.赋税制度改革

解析:礼崩乐坏是社会转型的政治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私田,是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产生的表现,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的使用,故B项正确;井田制瓦解是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题干考查的是土地制度的演变,而不是赋税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B

4.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 )

A.土地私有制

B.中央集权制度

1

C.重农抑商政策 D.政治统治腐败

解析: 题干中提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说明与我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

答案:A

5.《诗经·小雅·大田》中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列对此则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反映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B.表明私田已占据主导地位 C.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体现时人对农业丰收的向往

解析: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表明井田制开始瓦解,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井田制开始瓦解,但公田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私田的出现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有苗萋萋,兴雨祁祁”体现了人们对农业丰收的向往,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以剥削农民剩余劳动。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富豪之家,不断兼并土地。虽然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但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公有制土地所占的比例有时相当高,因为历次农民战争造成的土地重新分配,使得土地兼并过程不断反复,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比例在周而复始地变化,并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末期。

材料二 明中叶生产力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土地收益明显上升,刺激了贵族、缙绅地主对土地、财富的贪婪追求。政治腐败在客观上又难以遏制其不法行为的发生,这就使他们以政治权势为后盾,推动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造成公私庄田逾乡跨邑、富强兼并,至有田连阡陌者,贫民无地可耕的局面。再者,明代政体是高度集权的,皇帝不仅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而且也享有全国土地的处置权,他本身就是个大地主,与皇帝关系密切的天潢贵胄、勋戚百官自然最有条件从皇帝手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从而推动明中叶贵族、缙绅地主经济蓬勃发展。

——摘编自《明朝经济史之明中叶的土地兼并

与赋役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以来“土地流动”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原因。

答案:(1)影响:战国时期,“土地流动”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建立。土地流向直接生产者,则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封建政权的巩固;土地流向富贾官绅,往往会

2

激化阶级矛盾。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在“土地流动”中不断自我调整、完善,封建生产关系也得以延续。

(2)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生产力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政治腐败助推;君主专制的强化;特权阶层的推动。(任意4点即可)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基础巩固]

1.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解析:井田制度逐步瓦解的表现是出现私田,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分封制度走向崩溃与材料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无法体现周天子权力的衰微,故C项错误;“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反映出田本身是有价格的,说明当时存在土地买卖的现象,故D项正确。

答案:D

2.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一书中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解析:初税亩是指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按亩征税,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故A项正确;战国时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故B项错误;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不是对土地国有制的完善,故C项错误;井田制彻底消失是逐渐而长期的过程,不是以初税亩为标志,故D项错误。

答案:A

3.公元前538年,子产在郑国进行了“整理田制,按土地征收赋税”的改革。这一改革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