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文献评述

OF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文献评述

摘要:吸收能力是近年来OFDI逆向技术溢出研究中出现的最重要的构思之一。本文以吸收能力的概念为切入点,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评述,总结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OFDI;吸收能力;影响因素 一、引言

从2000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企业“走出去”战略至今,OFDI额经过近些年的增长,目前已有一定规模。而随着OFDI投资规模扩大,对母国的经济效应开始显现,使得研究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可能并具有现实意义。学者们很早就已经从不同的视角开展研究这一现象。本文以吸收能力的概念为切入点,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评述,总结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的研究提供一些意义。 二、区域吸收能力概念的界定

Cohen&Levinthal(1989)在提出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定义之后,Mowery和Oxley(1995) 将企业技术吸收能力拓展到宏观维度。其研究显示吸收能力是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且将外部技术转化为内部所用等的能力的集合。Criscuolo&Narula(2001)关于一国技术吸收能力的研究表明

影响吸收能力各因素之间的协同效应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区分宏观层面与企业层面吸收能力的关键。在分析企业吸收能力时,外部制度环境被认为是给定的;但在分析宏观层面吸收能力时,外部环境就构成了一国技术吸收能力的基本组成要素。

Criscuolo&Narula(2001)关于国家技术进步的模型的假设有:技术模仿要求模仿国具备一定的最小知识存量,即模仿门槛;技术模仿国的技术水平越接近技术先进国,技术积累速度将变慢。其模型如下:

Zi=mi+γmiθm∑i≠jmj+γmiθm∑kmk+γTiT 其中mj、mk代表本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研发,θ是企业间技术外溢参数,γ是企业技术吸收能力,T是总的知识存量。

总的来说学界认为,吸收能力在技术溢出与创新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技术溢出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吸收能力越强,就越能利用外来知识进行创新。

三、OF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虽然学者尝试定义OF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但其结论往往缺乏定量定义上的证据支持。这主要归因于,吸收能力这一概念从本质上来说是定性的,很难对它进行定量度量, 这也是目前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

出吸收能力的定量研究结论颇受争议的原因。

下面主要介绍国内外文献在OFDI逆向技术溢出中有关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1.人力资本

Borensztein(1998)最早用人力资本作为吸收能力衡量指标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与人力资本关系,其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即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越大,其学习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技术的吸收与扩散。在我国为数不多的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研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文献中,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代理制表也集中于分析采用高校在校人数衡量的人力资本对溢出效应的影响。如赵伟和汪全立(2006)、李梅和金照林(2011)研究了人力资本对OFDI逆向溢出的影响。刘明霞和王学军(2009)关于吸收能力的研究则将人力资本存量作为代理指标,其研究显示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存在一定的联系。 2.研发投入

在 Cohen & Levinthal(1989)之后,各类学着也开始研究研发投入与吸收能力的关系。其中Kinoshita(2000)提出研发投入具有创新作用以及学习效应。其研究指出国内研发的增加将提高国内企业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效果。而Criscuolo&Narula(2001)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本国研发投入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