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心理教育的角度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关于如何从心理教育的角度 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设想

乌海二中武倩茹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受挫——攻击”心理机制的存在。遇到挫折都会很自然采取攻击行为。只是不同的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指向内部,如自杀,自残,自责;另一种表现为:侵犯,危害他人或社会。程度不同,破坏结果不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任何攻击行为,都有受挫的心理的背景。

那么,如何预防和化解校园中出现的攻击行为(以下称为“校园欺凌”行为)呢?在日常的心理工作中,我发现:一方面提升学生对“挫折”的认知,另一方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面对挫折的能力。这是心理教育当务之急重点和要点。

然而这项工作或“工程”绝非一两位老师可以为之。这需要各岗位之间,部门之间,学校和家庭之间……多方面的配合。下边是我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良性的公平的校园管理机制和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给同学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们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建立自己的价值和正能量影响力。从而更加积极地影响更多的人,并成为榜样的带动者。

社团工作的开展,让校园文化丰富多彩,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参与中实现自身价值,以此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被认同感,从而巩固其内心的阳光和自信,实现在心理上的更加强大。

二、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心理学研究无数次证明: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和肠道分泌内腓肽,多巴胺以及血清素。这类物质的产生,将为人的主观体会带来快乐。在提升认知之前,从心

1

理基础上做好了“从容、接纳”的准备。为接下来关于挫折的认知调整减少了阻力。

三、加强家校沟通,提升家长对学生一旦遭遇“校园欺凌”的家庭教育能力 大多数孩子实施校园欺凌或被欺凌发生后,很多家长选择打骂、批评,逃避、忍让的态度。这反而提高了孩子逆反情绪和内心的恐惧不安、委屈和无助。这样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还在助长不良行为或增加孩子内心的挫折感,甚至扭曲了孩子的是非观。

还有的家长却泄愤直指实施欺凌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不配合学校处理问题。无形中加剧了实施欺凌和被欺凌孩子在事件中的压力。有的学生甚至反被孤立。所以,我建议家长最好先理解孩子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无论孩子是实施伤害或是被伤害的一方,首先都要给予其时间,耐心听他表述内心的动机和原因。然后再谈应对方式,最后说是非对错。

四、心理工作和政教工作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在工作队我们发现:心理工作和政教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也是处理已经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的一个较好的方式。以下是我在2010年给我校政教部门的《心理和政教工作结合的建议》。

关于政教工作与心理工作融合互补的设想

心理工作室,成立一年有余,接触了大量的学生来访案例。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的心理困惑来自家庭缺少关爱,来自家长和和老师对自己的不理解和误解,来自同学之间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等等。这些心理困惑的影响下,如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能会有违反学校校规校纪的行为的出现。另外,在已

2

经违反校规,进行处分的学生中,存在不理解学校管理,不服处分决定的情况。所以,站在心理工作的角度,我们希望能和政教工作相互融合,把我校学生的违纪率降到最低。

我们基于以下几点理论与实践分析,来阐述关于心理与政教融合的设想思路——

一、 青春期心理的特点

在心理学上,把人的12岁至16岁定义为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正好跨越了整个初中阶段。而一个孩子成年后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青春期的成长、教育又密不可分。所以,初中阶段的心理帮助与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初中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的心理因素,不得不从以下几个青春期心理的特点说起——

1、 自我意识明显上升

在青春期阶段,“我”的意识在明显上升,所以关于“我”的重要性,关于“我”的评价在这个阶段变得非常的敏感。每个孩子都在试图彰显自己的能力和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和唯一性。所谓的好学生们力求通过学习成绩,特长展现来证明自己的实力,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就通过制造事端,打架,破坏规则来证明自己的强大或强调自己的存在。所以,在这个阶段引导每一个孩子去发现自己的优势,从正面去突显“自我”魅力,可能会大大降低他们通过非正常方法实现自我存在的危险。

2、 逆反心理贯穿整个青春期阶段

由于生理的原因,青春期的脑组织发育还正在却并末趋于成熟阶段。所以,在思维上会存在判断力,注意力,和情绪稳定性等诸多方面还有待提高。他们往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