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思考

作者:徐玉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5年第03期

新课程实施至今已有多年,可回顾小学课堂教学仍有不少问题。很多老师习惯走教学老路,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概念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表现上,由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在情感表现上,由不喜欢到喜欢,由不爱到热爱。有效课堂应以学生发展为基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在合作探究中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样,有效的课堂更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较多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改变的是学生学习的方式,提高的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的是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影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因素

影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两者不能偏废。有些老师不能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有的老师课上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体会到学生间交流互动的精髓。多媒体辅助手段使用不当也是很多老师容易犯的错误,老师喜欢借助多样的媒体来粉饰课堂,整个课堂看似热闹,但只是走过场,没有实质的意义;二是教师自身对文本解读不够准确。一堂语文课能反映出一位教师的素养,一堂语文课也是教师、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渗透。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进行深入体会,对文章进行深度剖析。但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三是教师没能准确估计学情。小学阶段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每个学段都有自身发展的特点问题。没有把握学情就会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确。四是教师课堂评价不够深入。不少教师评价语语言单一,甚至缺失;有的评价言过其实。评价语应有指导作用,有针对性,不能一味迎合学生。评价语更应有引导作用,能通过评价语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三、构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途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有效的教学模式应该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现以《清平乐·村居》为例,探讨有效教学“五步法”。

1.深入文本,确定目标。《清平乐·村居》是一首田园词,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感情。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确定如下:①知识目标:理解文中“相媚好、无赖、锄豆、中儿”等词语的意思;②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词的节奏、读出词的韵味;③情感目标:感受辛弃疾对眼前景色的“喜”和对国之爱。很多老师只是关注辛弃疾对眼前之景的喜爱,没有深入钻研在特殊时代背景下词人内心丰富的情感,导致文本解读的误读。

2.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如今学生获取信息有了更多更快捷的渠道,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师应重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对资料的搜集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前先让学生通过书籍、互联网查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有些不理解的句子也要查,并做好相应的笔记。这样,课堂上无需教师用很多时间去机械教学词语意思,学生学起来也不会觉得无趣。作者辛弃疾也需要学生了解,了解词人的生平背景,才能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对课文会理解得更深刻。

3.互动研究,合作交流。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以学生发展为基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合作探究中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值得探讨的问题,并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在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第一个板块是“读一首词”。这一环节中第一个小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词”这种文体。因为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词这样的文体是第一次出现,因而可从高鼎的《村居》入手,让学生比较学习,这样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教师的过渡语:在清代诗人高鼎的笔下《村居》是一首诗,在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笔下《村居》是一首词,请大家比较诗与词在形式上有何不同?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发现词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梳理得出词的三大特点:①每行字数不等;②除了题目,还有词牌名;③一般分为上下两段(上阕、下阕)。学生在合作中发现、探索,能力得以真正提高。教学设计第二个板块是“赏一幅画”。为了让学生将词中的画面说得具体生动,先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前所查和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意思。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对课前学习的反馈,也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弥补。如此学生能很快了解未知的重点词语的意思,不需要老师再一一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 4.探索质疑,升华教学。质疑是创新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探寻质疑,善于探究解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清平乐·村居》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三个板块是“悟一份情”。在品对景之“喜”时,教师让学生抓住这个“喜”字,让学生开展小组自学:思考讨论辛弃疾喜的是什么,想想他为什么会喜欢。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归纳出作者喜的四个方面:环境宁静、生活和美、两儿勤劳、小儿无赖。在品对国之“爱”时,为了让学生达到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教师让学生交流课前了解到的辛弃疾的资料及当时的背景,并鼓励学生学完课文后主动质疑。有的学生有了这样的质疑:辛弃疾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为什么此时的他不去赞美战场上的奋力拼杀,而赞美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了这一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的历史大背景后,更深入地了解了词人的内心。因此,学生便会很自然地了解到辛弃疾热爱祖国,向往人民都能过上这种安定的生活。教师顺势总结:这才是真正的忧国忧民,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如这户农家一样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不愧是爱国词人!在这首词中不光渗透出作者的“喜”,更流露出作者的这份爱国情啊!学生在自主学习与交流中感受到这首词中藏着的深深的情感,水到渠成,升华情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评价反思,促进发展。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着这几个目标,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应该以这三点进行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评估。根据本课的学习重难点,教师可适当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或练习,以此来反馈学生学习的结果,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时可以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如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对于评价主体的老师而言需要及时评价、反思。教学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教师对于课堂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反馈,用不同的反馈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值得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我们应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努力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构建有效课堂。 (编辑:易继斌)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