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文化的特征。再次语言生动形象,由于它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语言表达口语化,擅用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具有生动形象、自然质朴的特点。 十二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1.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核和悲剧的相关知识。
答:莎士比亚剧作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史称“悲剧时期”。
2.欣赏李尔王和奥赛罗,重点分析了麦克白和哈姆雷特这个英雄悲剧命运的成因。
答:麦克白:麦克白的毁灭是人生追求的毁灭,是人生价值的毁灭.也是人性的毁灭,从这个意义上讲,麦克白不失为一个悲剧主人公。因此,在分析麦克白这个人物时,我们不能仅仅用道德标准去看待他。作为一个人,麦克自有人性的弱点,受七情六欲的支配。他在野心的驱他下犯下丁弥天大罪,并为自己的罪行付出巨大的代价。当我们深入到他的心灵深处,感受他那深重的负罪感和灾难感时,我们不免要对这个人性的牺牲品产生同情和怜悯.并对他犯下的罪恶产生憎恨和恐惧。而对麦克白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人,我们的感情是复杂的。这也许正是伟大的莎士比亚“以栩栩如生的人物,以自己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在读者和观众心中掀起的层层波澜。”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一个个麦克白,他们拜倒在权利、地位、欲望的蛊惑下,献上最纯洁的心灵,跌入欲望的万恶深渊。无数的欲望得到满足后,所带来的快感只能使人们沉沦,使人们不惜践踏道德的底线,并最终陷入了虚幻快感的假象里。这就是麦克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哈姆雷特:哈姆莱特的悲剧,是“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认为悲剧产生基于“理念”的黑格尔指出,理念在一般情况下是和谐的,静穆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则会产生分裂和矛盾,这种分裂和矛质会导致矛盾的内在冲突.并推动理念的运动合和发展。理念冲突的显著表现是人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理想的矛盾和冲突,悲剧的发生不是因为主人公的过失所致。而是出于矛盾的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二、《哈姆莱特》悲剧的实质,是“历史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外观往往和事物本身不符。世人都容易被表面的装饰所欺骗”,“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内心”。《哈姆莱特》的悲剧精神。体现了一种个人生命的内在精神和完整的生存奋斗图景。从戏剧形象上看,哈姆雷特的忧郁实际上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理想与社会现实所发生的心理冲突。从戏剧中心情节上看,哈姆雷特把为父复仇和改造社会联系起来,是人文主义的观念。从戏剧结局上看,哈姆雷特的悲剧是文艺复兴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十三 第二十二条军规 1.了解黑色幽默文学的相关知识。
答:“黑色幽默”主张人们超越自己,超越现实,以便更清醒地认识世界,揭示荒诞。《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黑色幽默的经典文学作品,除了文本层面揭示的荒诞主题,也在于黑色幽默艺术特色在作品中的成功运用。1.寓悲于喜的表现手法。作品以战争为题材,却完全没有触目惊心、血腥恐怖的战场描写。作者反而将喷涌的鲜血比作“屋檐上融化的积雪”;把士兵被炸开的血肉和模糊抖动的身体描绘为“新鲜的碎牛肉”。身负重伤的“雪白士兵”没人
·
在乎他的伤痛,大家争论着雪白的石膏和纱布下是否真的有人存在,这些都让人感到深沉的悲哀。2.“反小说”的叙事结构。全书共42章,每章都可以独立成篇,作品事件繁多,人物众多,时间颠倒,以至于读者可以从任意某一章节插入阅读;所有情节也不是围绕主角约塞连展开,作为主角的唯一特征就是这个人物出现的次数最多。作者正是以这种松散的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