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王志伟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6年第06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00-01

摘 要 通过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学校体育学经过了初创时期、探索时期、创立时期、发展时期4个阶段的发展,并根据当代“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的特点提出了展望:树立继承与发展的前进道路、建立课程体系的完整结构。

关键词 学校体育学 课程建设

改革开放近40年来,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某些地方仍然需要进行改革。通过回顾历史,用新世纪的眼光和理性思维来思考,重新去审视和展望有利于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和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 一、学校体育学的探索时期(1985-1992年)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及对体育的影响

初次提出“素质教育”的是1987年4月,国家教委副主任刘斌提出:“一个时期来,不少地方把基础教育办成了单纯的升学教育,这就导致了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偏向。基础教育不能办成单纯的升学教育,而应当是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提出,引起了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关心,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不仅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体育自身也要为学生全面素质发展贡献力量。在这样的前提下,体质就不再是体育发展的唯一目标,体育课程的目标应当包括知识、技能、体能和情意等多方面的内涵。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体育工作者开始探索快乐体育等新的教学模式。

(二)探索时期的全球视野与思考

在我国,教学大纲和教材历来是通过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编制的,若干次的教材修订均是停留在修补的水平上,唯独这一次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改革。这种动态是和全球同步的。作为课程编制的依据,统观全球有着不同的思路,有社会中心主义、有学科中心主义,还有儿童中心主义,而我们是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作为3个基点,建立以全面提高素质为核心,注意发展个性的新的课程与教材体系。这种思路是以全球视野反映中国特色的新思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学校体育学的创立时期(1992-2000年) (一)学校运动训练的新趋势——体教结合

20世纪50年代到1986年,这是我国运动训练“体教分治”时期。1986年,国家体委和国家教委在山东掖景召开课余训练工作会议,提倡学校自办业余体校和高水平运动队,中小学的业余体校、体育中学和大、中、小学的高水平运动队,实现了体委和教委共管的局面,而重点业余体校和竞技体校还基本是体委主管。此时的特点是“体教结合”、“优势互补”,由教委和体委共同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后备力量。 (二)创立时期的全球视野与思考

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我国进一步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体育工作者的思想也得到了解放。1984年,日本首相中增根实现了任职后把教育改革作为3大任务之一,成立了直属首相驾于文部省之上的“监时教育审议会”,4年后,基础教育各学科的指导要领颁布,一次以力度最大的全局性课程改革在1984的日本进一步全面展开。1994年,美国国会颁布了《美国教育法案》。纵观全球,大部分国家的课程改革的启动均早于中国,而在20世纪,这种全方位大动作的改革还没有能在中国出现,但是作为改革的思想,却是非常活跃的时期。 三、学校体育学的发展时期(2001年-今)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核心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我们认识到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的核心是“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明确地说,这是要改变学科中心论,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新理念。新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在报刊杂志上宣传了“构建主义”的课程理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发展课程思想。 (二)发展时期的全球视野与思考

在进入21世纪后,学校体育学的研究领域产生了变化。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对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课程与教学论的新理念,新观点进入到了体育领域;但是,宏观的理念和观点转变为具有体育学科特征的理念和观点还需要时间。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满足一般的课程与教学论,我们要构建体育学科特有的课程与教学论,在这一方面,我们和世界各国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展望 (一)树立继承与发展的前进道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校体育学从初创到探索,从创立到发展经历了4个时期它是逐步完善的将来还要继续发展下去。学校体育学中核心部分是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它是随着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丰富的,体育课程改革也是通过继承和发展逐步推进的。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3种情况:对的就要继承、不完善的要补充、错的要纠正。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是对的,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就应当有新的解释。 (二)建立课程体系的完整结构

作为“学校体育学”,它是“体育学”的分支课程,它根据学校体育教师的实际工作需要,把该学科分为了4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学校体育基本原理、体育课程与教学、课外体育(含课余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学校体育管理。我国的《学校体育学》中“课程与教学论”的介绍还不足,特别这一部分和当前的课程改革关系密切,有必要增加和加深。但是,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分支学科“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也有必要建立起来,我们需要以教育的视野进一步剖析学校体育,这有利于“学校体育学”的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 彭雪涵.改革开放时期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文本解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5):76-79.

[3] 周君华,解毅飞,王惠琳.中国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出路之探索[J].体育学刊.2000(3):76-78.

[4] 周济.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6.12.2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